-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0课富有的是精神
谢冕(miǎn)
曙光(shǔ)
戊戌(wù)
前瞻(zhan)
支撑(chēng)
悲怆(chuàng)
谴责(qiǎn)
恣意(zì)
憧憬(chong)(jǐng)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2.多音字
落
观
二、字形辨认
辨析:“塑造”有两个意思: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
形象。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指根据某种理念造出某种东西。“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重点在强调造出过去没有的、新的东西。
例句:巴金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家》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始终激励着青年一代去追求幸福,去
创造_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三、词语辨析
1.塑造·创造
2.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辨析:“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强调结果。例句:干部下基层的风气还不够浓厚,有的即使下去,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心思不在群众身上,得到的也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根本起不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3.抵抗·抵挡·抵制
辨析:“抵抗”指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侧重表示抗击、抵御,常用于军事方面。“抵挡”侧重表示受到侵害而加以抵抗,只指对人对物,不指事情,一般所指对象较具体。“抵制”侧重表示阻止有害事物,使之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常用于非武力的行为。
例句:我们纪念9·18,就要以史为鉴,我们首先必须要
明白,一个不能善待自己国民、不能解决好国计民生的政权,是不可能抵挡住强大外敌入侵的。一个内耗不断、内战不止、人民毫不团结的国家,更是没有能力抵抗外敌的。不管我们对日本抗议游行也好,示威警告、抵制孤立也好,这些都无济于事,实际是弱者的呼喊。
1.名副其实:
2.无的放矢:
3.目空一切:
四、熟语积累
4.千头万绪:
5.悔之莫及:
6.全力以赴:
4.容事物头绪多,非常复杂。
惰都来不及
0.后母都木不及。
6.将全部力量都用上。
…
形
……
答:
答案(参考):①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水平高低的根本因素是学习。②学习不能偷巧,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创造。③善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以上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一、阅读下列节选的文段,完成1~4题。
1.第①段文字作者强调了怎样的观点?(请答出两点)
答案(参考):“书呆子”不是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两
脚书橱”,而是指能抓紧一切机会埋头苦读,动脑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学子。
“聪明人”也不是指通常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
不是指那些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而是指有理想、有目标,并能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
2.“书呆子”“聪明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
答案(参考):要学好语言,包括外国语言和本国的现代、古代汉
语,还要学写毛笔字,认识繁体字。
3.概括选文第④⑤段的内容。
答:
答案(参考):“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
话。”“中文系学生不能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语言特色:文章语言朴实无华而又不失文采,语气自然亲切,语言平易朴实。
4.试从上文中选一两句话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
二、
5.看图分析北大校徽的含义。
答:
【解析】该题为图文转换题。该图案为变形的“北大”两字,可以
从其形象上加以联想和想象,但联想和想象不能脱离“北大”这一
特定的事物,要结合其“大学”的特点。
答案(参考):①“北”为两背向之人,“大”为一负重者形象,既可解为人上有人,学无止境;又可解为北大学生要担负国家兴亡之重任。
②“北”为跨河之桥,“大”为行走人形,既可解为做学问过得“桥”方可登堂入室,又可解为入北大如同万人同挤独木桥,过得桥来者,皆为人中龙凤。
③“北”为围墙且设大门,“大”为人形,既可解为入得此门,学海无涯,天高地阔,又可解为出得此门难上加难——喻北大学风之严。
6.(2008·重庆高考)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
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
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答:
【解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