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36篇《登高》(原卷版).docxVIP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36篇《登高》(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全攻略(全国通用)

第36篇《登高》

一、知识关

(一)挖空练习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无边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故乡)悲秋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浊酒杯。

(二)全文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二、默写关

(一)易错字写3遍

(二)情境默写练习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登高》中“(),()。”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杜甫《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

6.杜甫《登高》中,“(),()。”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7.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8.杜甫《登高》中,用“(),()。”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9.杜甫《登高》一诗的主旨句(或: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三、阅读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天重阳节,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高台临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六景静态描写,创造出一幅冷色调的深秋水墨画,渲染悲凉气氛。

B.颔联状写木叶萧萧落下、江水奔流不息,寄托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C.颈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着笔,由万里飘泊直写到晚年多病孤独的现状。

D.尾联揭示白发日多、潦倒停杯的原因是艰难苦恨,忧国伤时情怀跃然纸上。

2.此诗被誉为唐朝律诗压轴之作,前人赞它有“对称”之美,请简要赏析。

(二)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就中国古代诗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时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审美特质、体制艺术、代表作家等共同构成的诗学型范的概念。特别是经过宋元明清论者的阐发,盛唐逐渐凸显为诗歌史的黄金时代,盛唐之“盛”也具有了诗史价值判断的涵义。

作为分期概念的盛唐,由宋代严羽较早提出,至明代高棅基本论定。严羽论诗推崇“盛唐”,又说“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可知他心中的盛唐主要指开元、天宝诗坛。此后学者言及盛唐,基本重在开元、天宝,只是对盛唐的上限和下限的看法稍有出入。到高棅编选《唐诗品汇》时,详细选定开元至大历初八十六人为盛唐,更加标举开元、天宝为“盛唐之盛者”。高棅对盛唐分期的看法,相对客观,也在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现当代学者论定盛唐所涵盖的范围,基本不出高棅的结论,而对盛唐分期的歧见也主要针对的是安史之乱后至大历初的归属问题。一方面如郭预衡、余恕诚仍然主张自开元至大历前划为盛唐。另一方面,从胡适到林庚、?袁行霈,都主要把开元、?天宝作为盛唐,并将天宝末至大历视为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后一种观点已经成为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