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0t吊车轨道梁计算书候潮路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杭州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

SG5-14标候潮路站

杭州地铁5号线SG5-14标项目部

2018年7月

50T龙门吊轨道梁计算书

一、50T龙门吊轨道梁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候潮路站始发井围护结构桩、结构柱、梁位置作为轨道梁的承力结构;

2、满足盾构掘进渣土起吊要求;

3、设计的轨道梁跨度尽量最小;

4、安全实用,方便施工以及满足龙门吊使用要求。

二、50T龙门吊结构形式及轨道梁布置概况

龙门吊轨道间距为22.3m,起吊高度为10m,悬臂4.0m,大车轮距8.98m,龙门吊总重103t,起吊重量50t,龙门吊具体详图1所示。根据以上轨道梁的布置原则,标准段两侧的地连墙冠梁可以作为龙门吊轨道,由于盾构始发井为扩大端,在盾构始发井上方需要设一道轨道梁,以便龙门吊能够在盾构始发井上方工作。端头井扩大端处轨道梁跨径为14.6m,纵向支撑梁跨径为6m,因此需要对端头井扩大端处的轨道梁和纵向支撑梁进行设计验算。轨道梁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图1龙门吊结构

图2端头井轨道梁平面布置

图3标准段轨道梁平面布置

三、轨道梁计算模型确定

根据50T龙门吊结构图,取下列两种工作工况的静力进行分析,分析简图如下所示:

图4工况一:平衡状态

图5工况二:悬臂状态

根据工况一受力简图不难算出RA1=RB1=(103+50)×10/2=765kN;即龙门吊在工况一下作用在一侧轨道梁上的荷载为765kN,一侧有两个轮子,即每个轮子N1=N2=N=765/2=382.5kN。

工况二

根据工况二受力简图计算:

根据受力支点弯矩平衡可得出:MA2=0

G自重×11.15+G起吊重×26.3-RB2×22.3=0即103×11.15+50×26.3-RB2×22.3=0

计算得:RB2=110.5t

RB2由两个轮子支撑,B侧每个轮子承重N3=N4=552.5kN

RA2=G自重+G起吊重-RB2=103+50-110.5=42.5t=425kN(此力作用于另一条轨道梁上面,不需计算对梁产生影响)

由于此施工现场情况比较复杂,作为龙门吊轨道梁的纵向支撑梁同时兼做施工车辆行驶的路面板的框架梁,因此最不利荷载工况应同时考虑龙门吊和施工车辆对轨道梁的作用力。考虑到施工车辆对路面板的冲击作用,此处采用迈达斯有限元软件对此移动荷载工况进行简化模拟,将龙门吊悬臂工作时较重一侧的作用荷载(N3=N4=552.5kN)作为一车道荷载施加在轨道梁上,以此计算龙门吊和施工车辆对轨道梁的复合作用情况。迈达斯计算模型如下:

图7纵梁计算迈达斯模型

考虑吊车和施工车辆移动荷载作用,轨道梁内力包络值如下所示

弯矩

剪力

图8自重+吊车荷载+施工车辆荷载作用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自重+移动荷载作用下,轨道梁最大弯矩为Mmax=1186.61kN.m;最大剪力Vmax=1000.72kN。

在龙门吊工作过程中,考虑梁结构安全,取系数1.2,从而可计算出实际轨道梁截面最大弯矩:

M实max=1186.61×1.2=1423.9kN.m

Vmax=1000.72×1.2=1200.9kN

端头井扩大端轨道梁计算详见附件

配筋计算

冠梁(1000*1200)计算

梁截面设计:

1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b=1000mm,h=1200mm。

砼C30,fc=14.30N/mm2,ft=1.43N/mm2,纵筋HRB400,fy=360N/mm2,fy=360N/mm2,箍筋HRB400,fy=360N/mm2。

弯矩设计值M=4325.60kN.m,剪力设计值V=971.80kN,扭矩设计值T=100.00kN.m。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受扭承载力计算。

2截面验算:

(1)截面验算:V/(bh0)+T/(0.8Wt)=971800/(1000×1135)+100000000/(0.8×433333344)=1.14(N/mm2)0.250βcfc=0.250×1.00×14.30=3.58(N/mm2)截面满足

(2)计算判断:T=100.00kN.m0.175ftWt=108.44kN.m按纯剪计算

截面配筋按纯剪计算。

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按双筋计算:as下=65mm,as上=40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204ξb=0.518

(2)上部纵筋:As1=2400mm2ρ=0.20%ρmin=0.20%按构造配筋As1=2400mm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