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VIP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幽州台歌;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

能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想象一下,在那古老的幽州台上,一位诗人孤独地伫立,面对广袤天地,思绪万千。他为何会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穿越时空的浩叹?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人生感慨与壮志难酬?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这首千古绝唱,去探寻诗人内心深处的波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口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少年立志:出生于庶族

地主家庭,少年时行侠仗义,不爱读书,十七八岁才立志发愤苦读,

博览经史百家。

口科举入仕:21岁到长安太学游学,22岁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24岁第二次应试进士及第。后因上《谏灵驾入京书》得到武则天赏识,被提拔为麟台正字。;

作者简介

口从军经历:曾两次从军卫边。垂拱二年(686年)春,随左补阙乔知之

从军北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任建安王武攸宜幕府参军再次出塞,因多次进言不被采纳,反被降职,写下《登幽州台歌》。

口晚年遭遇:圣历元年(698年)秋,以父亲年老为由辞官归乡。久视元

年(700年),遭射洪县令段简构陷入狱,最终冤死狱中,年仅42岁。;

了解作者

文学成就

诗歌:现存诗歌128首,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登幽州台歌》等。其诗歌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哲理性、现实性和政治性,善于采用比兴寄托手法,深蕴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

散文:现存文章109篇,包括表、碑文、墓志、书状、序等多种体裁。

书、表、状等政论、对策、奏疏多用散文,是谏诤时弊之作,如《谏灵驾入京书》《上蜀川安危事》等,集中反映了他的匡国安民思想。;

《感遇诗三十八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登??州城北楼宴》

《登幽州台歌》

《观荆玉篇》;

了解作者

文学主张

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主张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的风格,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疾苦。

历史地位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初唐诗文革新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扫荡了统治诗坛数百年的形式主义颓风,对后来的李白、杜甫等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后人赞其为“唐之诗祖”。;

写作背景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

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文学常识

口汉乐府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就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接近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整体感知

2.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整体感知

3.指名读,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登”:是这首诗的行为起点,表明诗人的动作,即登上高处。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

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歌”:点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前:过去。

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前,后:时间的维度,时间的绵长。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

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