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docx

2025《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3\h\u15017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323031.预测信息性质 1

912.预测准确度 2

256803.预测精度 2

181614.预测区间 3

188805.其他预测特征 4

32432参考文献: 4

相对于是否披露业绩预告的决策,管理者对业绩预告特征的操纵余地更大。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对该决策行为并未给出充足的解释,因此以往研究多将业绩预告特征视为外生变量(Baginski等,2004)。但仍不乏一些学者探讨了管理者对业绩预告性质、预测准确性、预测形式、预测归因与预测内容文本分析等预测特征的选择。在此,本节选取研究相对集中的预测信息性质、预测准确性及预测精度三个特征加以展开。

1.预测信息性质

既有研究以当期分析师盈余预测或上期期末盈余作为比较基准,将预测信息划分为利好、利空以及一致性三种类型。披露利好消息虽可产生积极的市场反应,但若真实盈余未实现该预测目标,反而会招致投资者诉讼;披露利空信息虽对公司不利,但受制于声誉和诉讼成本,管理者也很可能主动提供该类信息。同时Clement等(2003)指出,出于缓解投资者信息不确定性问题而发布的一致性业绩预告(ConfirmingEarningsGuidance)也会产生正向的市场反应。尽管利好和利空的业绩预告均有对应的披露动机,但研究也指出二者的披露比例并非等同。早期研究发现管理者更倾向于传递利好性业绩预告信息(Penman,1980),后来二者比例趋于平衡(Hutton等,2003),近十年来,利空性预告信息的披露比例达到46%,超过了利好性业绩预告的占比(Hutton和Stocken,2007)。

就不同类型预测信息的影响因素来看:一般而言,利空性业绩预告的披露频率与公司诉讼风险、分析师乐观预期和管理者个人激励正相关(Kasznik和Lev,1995;Aboody和Kasznik,2000;Cotter等,2006)。如Aboody和Kasznik(2000)在检验了CEO在期权授予时的择时披露行为后发现,CEO会在期权授予日期之前披露更多“坏消息”而延迟“好消息”的发布。同时研究也指出,如果CEO期权授予日期在正式盈余宣告之前,其更有可能发布“坏消息”性质的业绩预告而隐藏“好消息”的披露。除股权激励因素外,Cheng和Lo(2006)发现,管理者尤其是CEO会在发布“坏消息”性质的业绩预告之后,买入更多股票;但受诉讼风险的制约,其并未在出售股票之前进行策略性披露。但若公司有二次融资需求,其会有意减少利空性业绩预告的披露(Shroff等,2013)。而利好性业绩预告的披露更多与公司规模相关(Hirst等,2008)。近期研究中,Cassell等(2013)发现即将退休的CEO“后顾之忧”较小,其会更倾向于发布利好性的业绩预告。

2.预测准确度

在对外披露业绩预告时,基于股东利益考虑的管理者会尽力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度,但其也很可能策略性地发布有偏的业绩预告谋求个人私利。因此,在探讨导致业绩预告偏差的原因时,现有研究将其归为“有意偏差”及“无意偏差”。其中,“有意偏差”受管理者激励及市场识别能力的影响(Rogers和Stocken,2005);而“无意偏差”多由公司经营环境波动和管理者预测经验不足导致(Chen,2014)。

Rogers和Stocken(2005)指出当公司经营环境波动大、盈余预测难度高时,投资者很难判断业绩预告的偏差是否为管理者有意为之。此时管理者更有可能在诉讼风险、内幕交易、公司财务状况及行业竞争强度等多种激励因素影响下发布有偏的业绩预告。具体而言,管理者会在诉讼风险高、内幕交易的股票买入及行业集中度高的情境中发布偏悲观的业绩预告;而在卖出股票或财务状况不佳时披露偏乐观的业绩预告信息。此外,为维持股价表现,管理者也会有意发布偏悲观的业绩预告将分析师的盈余预期降低至其可实现的水平(Cotter等,2006;Kross等,2011)。如Kross等(2011)发现,连续多次实现分析师预期的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利空性以及偏悲观的业绩预告下调分析师乐观预期。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对业绩预告准确度的影响。Hribar和Yang(2016)研究发现,在控制管理层激励因素影响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有可能发布偏乐观的业绩预告。Bamber等(2010)则检验了包括管理者财务、诉讼及从军经历在内的多项背景特征对业绩预告披露的影响,并证实上述三方面经历会降低管理者披露意愿但有助于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度。与之相似,Matsunaga和Yeung(2008)发现,如果公司的CEO有任职CFO的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