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3祭十二郎文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3祭十二郎文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6-

祭十二郎文

教材分析: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作者哀痛、真诚的情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别关系。韩愈三岁丧父,始终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家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乘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十九岁来到京师谋生,二十五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始终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希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往。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哀思欲绝,为悼念老成乃写成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这篇祭文打破了传统的祭祀文体格式。不去铺排郡望,历数祖辈官阶,赞颂死后的品德、业绩,而是完全依据情感的起伏改变奋笔疾书,由于心情的激烈以及生活经验的繁富,所要书写的内容许多,所以文章乍看起来好像往复重叠、散漫错综,事实上却是气脉不断,一种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贯串始终。

要理解这一艺术特色,就必需把握住两点:他一面要追亿往事,叙述二人密切的关系:一面要面对现实,抒发自己得到噩耗后,震惊、怀疑和万分哀思的思想心情。正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些内容.作者只在开头的“年月日……告汝十二郎之灵”,和结尾的“呜呼哀哉!尚飨!”数句运用了固定格式,中间主要部分运用的都是干脆对话的方法,就像是在和侄子促膝把手,谈论家常,倾诉心声。

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记叙自己幼小丧父后,依靠兄嫂抚养,和早年与侄子南北迁移,“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的经验。又具体地回忆了自从他来到京师.“其后四年…‘又四年…‘又二年”的三次会面,以及几番错过了重聚的机会。他为自己因求食逐禄,不能与侄子长相厮守而懊悔不已。其次部分(自“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自己因比他年少体强的、生性‘纯明’的侄子遽然辞世而哀思欲绝。写当噩耗传来时他从不信到确信的困难心理活动,写他因少者、强者夭殁,长者、衰者存全而埋怨天道难测,神灵不明,又为不能弄清老成的死亡月日,不能亲自抚尸、凭棺、临穴而愧疚。第三部分(自“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主要交代对老成身后事的支配,说终丧后.他将把老成的遗孤接来,与自己的子女一同抚养,直到男成业,女出嫁。他还要把老成迁葬到北方的祖坟。文章开头说他是“衔哀致诚”地撰文来祭祀侄子,结尾说“言有穷而情不行终”,前后呼应,进一步说明白自己彻骨钻心得哀思并不因文章的结束而终止,它将绵绵持续,永无尽期!所以说这是一篇以真情凝合成的感人至深的祭文。

本文的作者在语言上放弃了传统骈俪文的整饬、华美,而实行韵散结会,以散为主的形式来表达。而且不沿袭传统祭文的固定格式,运用了与亲人对面交谈以叙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这就构成了这篇祭文的语言自然、质朴,而又宛转、细密的独特风格。

作者很重视语句的前后呼应,擅长利用排比句式,并讲究用词的精致。例如,在文章的其次部分中,有两处前后对应地讲到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状况,前面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里特意连用了三个起转接作用的“而”字,

意思是说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身体健壮、精力旺盛,可是自己反而视力减退、反而鬓发班白、反而牙齿动摇,这就强调了作者的身体状况竟然是一反常规,过早地衰象毕露。后面再一次说:“吾自今年以来苍苍者或化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益

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这里又特意连用了两个“或—而”,两个“日益”,说明其身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强调了这日甚一日的改变速度。通过对这种快速改变的描绘,作者内心的哀痛、颓丧之情就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我们从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上,可以领悟到作者超群的语言艺术技巧。

作者的笔法具有宛转、细密的特色。如其次部分,写噩耗传来时自己困难、变化的心理活动,说:“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他乍听到噩耗时感到特别意外.特别震惊,以至怀疑消息的牢靠性;接着由于惊疑、哀思,而神智恍惚,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他仍旧觉得老成已死的消息是误传。下面他又重新思索、分析说:“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自己身边的书信为他切实地证明白老成的死是确定无疑的,他只能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了!作者具体、细腻地记录了自己接到噩耗后,从怀疑到确信的心理改变过程,这样做就更真实地反映出来他对侄子的骨肉深情。再如第三部分写到:他估计自己很快就会随着老成而死去,他说:“死而有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