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将、相、和等10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召集、大臣、商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勇于改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蔺相如和廉颇的优秀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难点
深入理解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
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白将相和好的真正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在古代,战争频繁,国家之间的关系常常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将相和》就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重要人物之间的故事,猜猜看,将和相分别指谁呢?
2.展示廉颇和蔺相如的图片,简单介绍他们在赵国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召集、大臣、商议、允诺、隆重、示弱、抵御、推辞、战袍、蔺相如、廉颇等词语的意思。比如:
召集: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老师召集同学们开会,来帮助理解。
商议: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让学生回忆班级里商议事情的场景,加深理解。
允诺:答应;应承。举例:小明允诺妈妈会按时完成作业。
隆重:盛大庄重。展示一些隆重的活动图片,如颁奖典礼、盛大的节日庆典等,帮助学生感受。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示弱的表情和动作,增强直观感受。
抵御:抵挡;抵抗。结合古代战争中士兵抵御敌人进攻的画面来理解。
推辞: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比如:别人邀请你参加聚会,你因为有事而推辞。
战袍:战士穿的长衣。展示古代战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样式和特点。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完璧归赵
指名朗读第一部分(110自然段),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学生回答后,引导理解:秦国以城换璧,赵国面临两难境地,若不答应,怕秦国兴兵来犯;若答应,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蔺相如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品质。
语言描写: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话,体会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他在出发前就已经想好应对之策,考虑周全。
动作描写: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通过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和果断,面对秦王的欺诈,他毫不畏惧,以死相逼,保护和氏璧。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蔺相如和秦王,通过对话和动作表演,进一步感受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
2.渑池之会
默读第二部分(1116自然段),思考:渑池会上,蔺相如又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语言描写: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体会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的尊严,不惜与秦王拼命,表现出他的勇敢和忠诚。
神态描写: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从生气极了这个神态描写,能感受到蔺相如对秦王侮辱赵王行为的愤怒,以及他坚决维护赵国尊严的决心。
让学生谈谈对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的新认识,教师总结: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再次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挫败了秦王的阴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3.负荆请罪
自由朗读第三部分(1718自然段),思考: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学生回答后,引导理解: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却处处避让,起初他不理解,还很不服气。后来他知道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