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3.doc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强化训练(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解析: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其解体应是指“耕”与“织”相分离,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2.(2016·全国卷Ⅰ·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只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C

3.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三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答案:D

4.读下表,表中年代Ⅰ到年代Ⅱ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外国商品对华出口数量

(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

(单位:亿两)

中国新设

工厂数量

(单位:家)

英国

德国

年代Ⅰ

9600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6

132

A.鸦片战争后通商品岸的开放

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从年代Ⅰ到年代Ⅱ,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对华商品出口数量大大减少,而同时中国外贸赤字大大减少,新设工厂数量大增,这反映出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该现象反映的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经济濒临崩溃,为了维持经济,滥发纸币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A

6.(2015·全国卷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

答案:D

7.“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

8.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

A.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从材料时间信息以及“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可知农村经济发展,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大量出售余粮,这是因为农村改革的成功。夏粮丰收可见农民利益得到了保障,A项排除;C项始于1984年,与农业无直接联系;D项是在21世纪,与时间不符合。

答案:B

9.改革开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