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探索舒适圈、学习圈与恐慌圈.docx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探索舒适圈、学习圈与恐慌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探索舒适圈、学习圈与恐慌圈

课程目标:

1、理解三个心理圈层的定义与特点

2、觉察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状态圈层

3、掌握从舒适圈向学习圈迈进的实用方法

4、学会识别和处理恐慌圈状态

一、课程引入:动画启思(10分钟)

1、播放内容:动画片《鹬》(Piper)短片(5分钟版)(曾获2016年度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奖)。

(这个动画片网上很容易搜到。)

教师指导语:

“同学们,短片中这只小鹬鸟一开始为什么缩在窝里不敢出去?(停顿等待回答)对,因为它害怕海浪。但后来它发现,当它鼓起勇气在海水中睁开眼时的一瞬间,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面对这样的海浪时,选择退缩还是勇往直前?”

2、提问互动

问题清单:

①如果你是小鹬鸟,第一次失败后还会再尝试吗?为什么?

②你觉得‘永远躲在窝里’和‘冒险尝试’各要付出什么代价?

二、心理探索:绘制三圈地图(20分钟)

1、概念引出讲解:

利用上一步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引出下一步的探索:小鹬鸟如果永远躲在舒适的窝里,它就学不会觅食的本领,但出去要面对海浪这个巨兽,它又恐慌不已。老师用两个圆来表示一下它此刻的处境:

中间的蓝色圈代表了它的舒适圈,如果它要走出舒适圈,会进入红色代表的恐慌圈,因为咆哮的海浪让它害怕。

后来改变的契机出现了,它看到了小寄居蟹可以钻到泥土里躲避海浪,于是它也如法炮制,钻到泥里。当海水没过它们,它睁开了眼睛,看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那一瞬间,它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改变的时刻,就是在舒适圈和恐慌圈形成了新的圈层:学习圈。

所以,在舒适圈和恐慌圈之间其实还有一个圈层,那就是学习圈。

学习圈,是帮助我们挑战困难、突破自我、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老师逐一介绍这三圈)

板书设计:

??舒适圈(安全但停滞):

举例:只和固定朋友聊天、作业只做基础题

??学习圈(适度挑战):

举例:主动认识新同学、尝试解一道压轴题

??恐慌圈(过度压力):

举例:被迫转学到陌生城市、突然要求全校演讲生理指标: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躯体化反应

老师过渡语:在日常生活经历中,你能判断出自己正处在哪个圈里吗?

接下来,我们要像X光机一样,照一照识别以下的生活场景分别正处在什么圈中。

2、场景诊断:

老师活动:分发四种颜色的便利贴:

蓝色:代表舒适圈

黄色:代表学习圈

红色:代表恐慌圈

老师:老师给出了九种情境,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圈,把标号记在相应的便利贴上。

②如果不属于学习圈,那我们怎样找到改变的契机,进入到学习圈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和突破?

(例子有点多,可根据课堂时长进行删减,也可以把例子分别分给不同的小组讨论,在此设计的初心,是尽量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场景建立链接,帮助他们更有智慧处理生活中的难题)

学生活动:按要求分组讨论以下情境

1、数学考试永远只复习基础题,放弃最后两道大题

2、主动报名参加英语配音比赛,每天对着镜子练10分钟

3、月考连续失利后,每天偷偷学习到凌晨2点

4、课间只和小学就认识的两个朋友聊天,拒绝和新同学组队

5、午餐时主动坐到不太熟的同学旁边,聊起共同喜欢的动漫

6、被全班传谣言后不敢进教室,躲在厕所隔间哭

7、明明喜欢画画,但只敢在笔记本角落偷偷涂鸦

8、鼓起勇气对父母说:“周末我想自己安排时间”

9、父母激烈争吵后,你整晚失眠担心他们离婚

小组派代表起来交流后,老师指导。

附上老师课前准备的关于这九个案例的分析准备:

1、数学考试永远只复习基础题,放弃最后两道大题

所属圈层:舒适圈

心理机制:自我设限,还没有挑战就觉得自己不行,忽略了大脑是在不断挑战难题的过程中不断发育的。

让自己进入学习区的策略方法:①将难题拆解为小步骤,逐步提升难度(如先完成第(1)小问),积累成功体验以增强信心。②通过反思错题(如“这道题卡在哪一步?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培养问题诊断能力,而非单纯回避。③强调“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将错误视为学习信号而非失败标志。

2、主动报名参加英语配音比赛,每天对着镜子练10分钟

所属圈层:学习圈

老师引导:每天固定十分钟的刻意练习,长期坚持下去,会使自己能力蹭蹭上涨呦。

3、月考连续失利后,每天偷偷学习到凌晨2点

所属圈层:恐慌圈

心理机制:用过度努力抵消挫败感、对失败的焦虑转化为自我惩罚式勤奋。

不良后果:睡眠剥夺导致记忆力下降、效率降低;长期疲惫引发情绪崩溃;形成“假装努力”的自我欺骗,忽视真正问题。

让自己进入学习区的策略方法:每天拿出不超过半小时时间努力;真正的成长不是用熬夜证明决心,而是清醒地找到考试失利的原因、精准地解决它。

4、课间只和小学就认识的两个朋友聊天,拒绝和新同学组队

所属圈层:舒适圈

心理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