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定风波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风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定风波》。

理解诗词中重要字词、句子的含义,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体会苏轼词豪放洒脱的风格特点,学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情达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词人情感。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词、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知人论世解读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面对挫折时的坚韧精神。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体会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及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对比、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及其形成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艺术手法中品味词人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词人情感的起伏变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讲授法:讲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及艺术手法,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作品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关键问题,如人生态度、艺术特色等,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身临其境感受词人创作时的心境,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不同的诗人词人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北宋大文豪的世界,他就是苏轼。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豪放壮阔之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定风波》就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苏轼笔下的别样风采。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首《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已近三年。在此期间,他内心愤懑不平,但又能自我排遣,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3.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重点关注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

4.全班齐读

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读出气势,进一步感受诗词的整体风貌。

(四)疏通文意(12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词

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解决自主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整首词。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

重点字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不要去听。

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不妨;吟啸,放声吟咏;徐行,慢慢地走。

竹杖芒鞋轻胜马:芒鞋,草鞋;轻胜马,比骑马还轻便。

一蓑烟雨任平生:蓑,蓑衣;任,任凭;平生,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微寒。

山头斜照却相迎:斜照,偏西的阳光。

回首向来萧瑟处:回首,回头看;向来,刚才;萧瑟处,指遇到风雨的地方。

重点句子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从容淡定,任凭一生都在烟雨之中,也无所畏惧。

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指自然天气的变化,晴雨无常,也暗喻人生的得失成败,词人已超然物外,不为所动。

4.学生再次翻译诗词,教师强调翻译要点

要求翻译准确、通顺,尽量传达出诗词的韵味。

(五)研读诗词,分析艺术特色(15分钟)

1.借景抒情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如穿林打叶声烟雨春风斜阳等。

提问:这些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词中通过对风雨、斜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变幻不定、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也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被贬谪后的失意,又有面对困境的从容。

2.对比手法

找出词中对比的内容,如竹杖芒鞋与马,风雨与晴。

分析对比的作用:竹杖芒鞋轻胜马,以竹杖芒鞋的轻便洒脱与马的鞍马劳顿形成对比,突出词人对简朴生活

文档评论(0)

认真对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惠州市峰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300MA54K6GY5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