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精品试卷·第PAGE2页(共NUMPAGES2页)
《马说》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韩愈及其作品;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意,诵课文。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征,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的情感。
方法指导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理解作者的愤激之情和渴望报效朝廷的心愿。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马说”即“说马”,就是谈论马的意思,题目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内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
背景资料
本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其时,韩愈初入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均郁郁不得志,所以文中有“伯乐不常有”之叹。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您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文体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不长。
“说”这种文体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核心是议。此外,这种文体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还常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马说》《师说》《捕蛇者说》等均属于这一文体。
通假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露、表现)
古今异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全,平安)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尽)
尺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竭尽)
食不饱,力不足(动词,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同“饲”,喂)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修饰)
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因为)
以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的)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实义,不译)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伯乐很重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伯乐很重要
托物寓意呼唤伯乐重视人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讽刺食马者愚妄无知马说
托物寓意呼唤伯乐重视人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讽刺食马者愚妄无知
马说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控诉现状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控诉现状
主题点睛
本文开篇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疑难突破
1.作者是怎样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此文写于作者仕途屡遭挫折之时,因而本文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的宣泄。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韩愈之鸣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埋没、摧残人才现象的深刻批判。用“祗辱”“骈死”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与怜悯;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也可看到作者在为千里马鸣不平时,还有一种无奈和委屈之情,这些感情都蕴含在议论当中,使文章情理相融,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2.应该如何认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试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观点一:千里马需要伯乐来识别,人才需要明主赏识。姜太公若无周文王赏识,就会终老在磻溪河畔;百里奚若没有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将会在放牛中度过一生。倘若没有得到明君的赏识,即使是“千里马”,其才能也将难以发挥,甚至酿成悲剧,如岳飞。
观点二:千里马不能消极地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作品阅读:情节作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
- 21《庄子二则》备课导航-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易错梳理)-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docx
- 《正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 数学人教版.docx
- 7.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 推断、调用、验证、填写——高考语文新题型成语填空高效解题策略“四步法”.docx
-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梳理)-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docx
- 第五单元 分数除法(易错梳理)-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 北师大版.docx
- 诗歌鉴赏:形象题-中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
- 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