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NAD&NADP第3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黄素蛋白含FMN或FAD的蛋白,可接受2个电子2个质子。呼吸链上的黄素脱氢酶类主要有:①以FMN为辅基的NADH脱氢酶。②以FAD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第32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Flavinmononucleotide(FMN)Flavinadeninedinucleotide第33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色素分子中含有血红素铁,以共价形式与蛋白结合。通过Fe3+、Fe2+形式的互变传递电子。呼吸链中有5类,即:细胞色素a、a3、b、c、c1,其中a、a3含有铜原子。第34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个铜原子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上,形成类似于铁硫蛋白的结构,通过Cu的化合价的互变传递电子。第35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铁硫蛋白又可称为铁硫中心(FeS).在其分子结构中每个铁原子(非血红素铁)和4个硫原子结合,通过Fe2+、Fe3+互变进行电子传递,有2Fe-2S和4Fe-4S两种类型。第36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辅酶Q是脂溶性小分子量的醌类化合物,通过氧化和还原传递电子。有3种氧化还原形式:氧化型醌(Q),还原型氢醌(QH2)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自由基半醌(QH)。第37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结1:电子传递链由4种脂蛋白复合物组成:黄素蛋白细胞色素(含血红素辅基)Fe-S中心辅酶Q(前三种与蛋白质结合,辅酶Q为脂溶性酶)第38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哺乳类)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第39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含1个黄素蛋白和至少6个Fe-S中心。作用:催化NADH氧化,从中获得2高能电子→辅酶Q;泵出4H+第40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移位体)组成:含FAD辅基,2Fe-S中心,1个cytb。作用:催化2低能电子→FAD→Fe-S→辅酶Q(无H+泵出)第4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包括1cytc1、2cytb、1Fe-S蛋白作用:催化电子从CoQH2→cytc;泵出4H+(2个来自CoQ,2个来自基质)复合物Ⅲ第42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二聚体,包含cyta,cyta3,Cu原子作用:催化电子从cytc→分子O2形成水,2H+泵出,2H+参与形成水第43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名称功能构成作用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电子传递体质子移位体含1个黄素蛋白和至少6个Fe-S中心催化NADH氧化,从中获得2高能电子→辅酶Q;泵出4H+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电子传递体含FAD辅基,2Fe-S中心,1个cytb催化2低能电子→FAD→Fe-S→辅酶Q(无H+泵出)复合物Ⅲ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电子传递体质子移位体包括1cytc1、2cytb、1Fe-S蛋白催化电子从CoQH2→cytc;泵出4H+(2个来自CoQ,2个来自基质)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电子传递体质子移位体二聚体,包含cyta,cyta3,Cu原子催化电子从cytc→分子O2形成水,2H+泵出,2H+参与形成水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比较小结2:第44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5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内有两条典型的呼吸链:NADH呼吸链(复合物Ⅰ、Ⅲ、Ⅳ组成,催化NADH的氧化)FADH2呼吸链(复合物Ⅱ、Ⅲ、Ⅳ组成,催化琥珀酸的氧化)第46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是高度有序的使电子按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向高传递,呼吸链中有三个部位有较大的自由能变化,足以使ADP与无机磷结合形成ATP:部位Ⅰ在NADH至CoQ之间。部位Ⅱ在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