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单元 山水抒怀 2 林泉之心(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二单元 山水抒怀 2 林泉之心(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2林泉之心(教学设计)—人美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精准阐释“林泉之心”的内涵,深度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如何承载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与传统哲学思想的渊源。

熟练运用美术专业术语,从笔墨运用、构图设计、意境营造等维度,对经典山水画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撰写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的赏析报告,显著提升艺术鉴赏水平。

切实掌握一种山水画基础表现技法,如树木的勾勒与点叶、山石的皴擦,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小品,锻炼动手实践

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诗意山水情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度体悟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培养从文化与艺术融合视角解读画作的能力,提升审美感

知。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挖掘“林泉之心”在山水画中的多元呈现方式,分享独特见解,增强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

能力。

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与文化调研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

锻炼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探索传统山水画在现代语境下的价值与传承路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浓厚兴趣,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引导学生在欣赏与创作山水画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涵养宁静、淡泊的心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林泉之心”的内涵及山水画呈现:借助丰富的图文资料与视频讲解,阐释“林泉之心”。以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为依据,讲解画家借山水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在作品中,如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简洁构图、淡雅笔墨,展现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心境,体现“林泉之心”。从笔墨上,淡墨表现悠远,简洁线条勾勒山石,尽显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掌握内涵与呈现方式。

山水画赏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赏析。笔墨方面,分析不同皴法表现山石质感,如斧劈皴展现坚硬,披麻皴表现柔和;线条体现心境,流畅表悠然,顿挫显坚毅。构图上,全景式如范宽《溪山行旅图》,展现山水宏大;边角式像马远《寒江独钓图》,营造空灵意境。意境营造通过色彩、虚实传递情感,青绿山水明丽,营造生机氛围;水墨山水以墨色浓淡体现空灵悠远。通过具体作品分析,让学生学会赏析角度,提升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体悟画家复杂情感与精神追求: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画是画家情感与精神的寄托。如南宋马远、夏圭偏角构图,蕴含山河破碎的隐痛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清代石涛笔墨奔放,体现不拘一格、追求自由的精神。组织学生对比不同时代、风格作品,讨论画家经历与作品情感关联,深入体会复杂情感,提升对艺术内涵的理解。

在创作中融入“林泉之心”意境:引导学生创作时,不局限于技法,更要融入对自然的感悟、宁静心境。在取景构图时,思考如何体现山水的宁静悠远,如选择清幽山谷、平静湖面。笔墨运用上,用细腻笔触表现自然生机,用淡雅色彩营造宁静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创作表达对“林泉之心”的独特理解,培养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力,让作品富有意境。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教室布置山水景观,张贴山水画作品,播放流水鸟鸣音效,营造身临其境的山水氛围。上课伊始,教师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山水画折扇走进教室,吟诵山水诗词,带领学生进入诗意情境,激发对山水画的兴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赏析、“林泉之心”内涵探究及创作讨论。小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分析作品、提出创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探究山水画与道家思想关联时,有的查阅资料,有的分析作品中体现的自然观,通过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示范教学法:在山水画创作教学环节,教师现场示范树木、山石

的绘画技法。示范树木勾勒,讲解线条的粗细、疏密表现树枝形态;演示山石皴擦,展示不同皴法的运用。通过直观示范,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案例分析法:选取大量经典山水画案例,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组织学生分析案例中笔墨、构图、意境的独特之处,讨论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己创作中,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创设:上课铃响,教室弥漫着轻柔的古典音乐,四周山水画环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模拟的山水盆景上。教师身着素色汉服,手持竹笛,吹奏一曲悠扬的《渔舟唱晚》后,说道:同学们,欢迎踏入这如诗如画的山水世界,今日我们一同探寻山水画中的‘林泉之心’。”

提问互动:展示一幅元代山水画,提问学生:“看到这幅画,你们感受到怎样的氛围?猜猜画家想要通过山水传达什么情感?”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引出课题《林泉之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

“林泉之心”解读:通过PPT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