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诚信演讲稿例文600字5篇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诚信演讲稿例文600字5篇

有一样东西值得大家珍藏,那就是诚信。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

种优良品质,更是心灵圣洁的鲜花。它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也是人

们不可缺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演讲稿例文600字,希

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信演讲稿例文600字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小学生的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

德准则。孔子曾说“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

无法或缺的个人资产。

我们第一天跨进校门时都曾经说过:我要做一个好学生;上课认真

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考试规则。这就是我们对学校和老师作出的承

诺,更是对自己和家长作出的承诺。

可是今天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许多诚信缺失的事例,有些同学经常

不完成作业,老师催要时,总是说:没带来。就连没有做完作业这一

事实都不敢承认,久而久之,老师、同学都不信任他,就算他真的没

带作业,老师同学也认为他没做。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也是一种

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抄袭作业更是愚昧之举,欺骗老师,欺骗家

长,自己却是的受害者。一篇漂亮的抄来之作,也许会换来老师的好

评,会赢得家长的微笑。但是,实际上自己并没学到该学知识,一到

考试和实际应用时,便暴露了自己无知的本质,再美好的机会也会成

为泡影。所以贪图一时逍遥快乐,不刻苦钻研,最终为自己在空中搭

建起美丽的楼阁,殊不知,终有一天,自己将被埋葬。

综上所述,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有讲诚实,守信用的习惯。并从

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有些事虽小,但折射出生活的真谛。拥有诚

信就像划船人拥有一根船桨;伐树人拥有一把利斧;像雄鹰拥有一双翅膀。

参天古树缘于苍劲的根,挺拔的翠松依赖于不屈的根。诚信犹如根,

不管什么时刻,什么地点,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黄子孙的根,守着哪

怕我们的拥有——诚信。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诚信演讲稿例文600字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窈窕绅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今社会,不知礼,无以

立”,可见,“礼”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技能。也许您说,我们的主题

是“诚信”,同学,你的偏题了吧?不然,我想说,“礼”只是一张名

片,这个社会真正让人立足的是——诚信。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传世经典之作《论语》《老子》等书就多次

提出“诚”和“信”,那时,“诚”和“信”不仅被看成君子的重要

品格,而且也是真善美的标准。

到了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时这样互训:“诚,信也,从言成

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可见,当时“诚”“信”已经相通,而且

“言”一旦由人“出”,就有一种不能违背的力量,成语“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一言九鼎”就是佐证。

中华漫漫五千年,关于诚信的故事更是多的不可枚举,不仅有正

面的立木取信、一诺千金等,也有负面的烽火戏诸侯等。

放眼世界,无论哪种肤色,无论哪个民族,无论哪个阶层,都视

诚信为做人之基。

可是,让我们看看身边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为我们

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正之风。当然,这不是否定

市场经济,不是说追求富裕是不对的,因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

为此,借诚信活动之际,我倡议,即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的我们,特别是从事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我们更应该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也许您会说,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弱小,一件事又多么微不足道?对

此,我的看法是,只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只要我做,你做,

大家做,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改变,诚信就在我们身边。

诚信演讲稿例文600字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王丹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永不凋零

的心灵之花》。

2004年5月,《扬子晚报》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安徽滁州一位

50多岁的老农民来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时才发现,口袋里的钱买车

票还差5元。他在南京举目无亲,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玄武区的一位

民警借了5元钱。5元钱,也许,谁也不会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被

城里人认为素质并不高的农民借去的呢?但是,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农

民却将5元钱给这位民警送来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什么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

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单元金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