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例题与探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例题与探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典题精讲

例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思路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政府在内外局势危急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其目的是保障军事胜利,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捍卫苏维埃政权。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争取战争胜利是进行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如果战争失败,题中B、C、D三项均无从谈起。

答案:A

绿色通道:事物是由多种矛盾组成的,在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在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变式训练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领导地位

C。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答案:C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卷5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

(2)结合材料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思路解析:首先,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地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材料二反映了苏联是通过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而完成工业化建设的,工业化建设完成的结果是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其次,结合问题分析材料,可以得出苏联工业化的途径是由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完成的;苏联完成工业化的代价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参考答案:(1)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

(2)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3)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绿色通道:解答材料解析题应首先粗看一遍材料,再仔细分析要求回答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研究材料,收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变式训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9446万公顷

6620万公顷

7860万公顷

8730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

39.79亿普特

22.13亿普特

34。55亿普特

44。24亿普特

材料二: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只有经过一个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文选》下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从1913年到1925年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布尔什维克政党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来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斯大林的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1)变化:以1913年为基点,到1921年时急剧下降,然后从1923年到1925年增长较快。1921年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的政策因素主要是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农民的对立情绪.1923年和1925年有较快发展的主要政策因素就是从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斯大林的观点是合理的。因为国际帝国主义极端仇视社会主义苏联,新上台的德日法西斯也公开反苏、反共,英、法、美等欲借法西斯消灭苏联,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迫近。而要加强国防,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问题探究

问题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

文档评论(0)

育人读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教育工作10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