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例题与探究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例题与探究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典题精讲

例1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

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

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思路解析:该题以考查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为切入点,考查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的区别识记。戈尔巴乔夫起初进行的是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为克服这些困难,他决定从政治改革中寻找出路。

答案:A

黑色陷阱:如果错误地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目的当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就会错选B项。

变式训练导致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答案:D

例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你认为这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有没有联系?

思路解析:该题第(2)(3)问难度较大。解答第(2)问时必须先弄清楚三次改革失败的各自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共同点;解答第(3)问时首先应明确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然后对比分析三次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参考答案:(1)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2)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没有真正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对这一模式进行小修小补。

(3)有。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这一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黑色陷阱:该题第(2)问易错答成这三次改革失败的具体原因,错答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共同”二字,或者由于缺乏比较分析的能力,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第(3)问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对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分析不清楚。

变式训练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应邀参加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讲座,但苏联代表团团长指责实施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并使其放弃原有的经济自主和民族独立地位.会议进行到一半,苏联代表团就退出会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但是到了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规划,也请西方国家的专家帮助制定。

请完成:

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1991年,苏联领导人为什么又希望西方对它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

参考答案:(1)苏联认为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各国,使其丧失经济自主和民族独立的地位,因此拒绝参加.

(2)1991年,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行,苏联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局势失控。为了控制国内局势,苏联要求西方国家对其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

问题探究

问题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在联合国用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

导思:评价历史人物应以史实为依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辩证、客观的眼光去分析和认识。

探究: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公正客观地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肯定他正确的、起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指出他失误的、起消极作用的一面。首先,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是第一位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基本上是纠正斯大林时期的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强调主观意志,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赫鲁晓夫的一生是功过间杂的一生。

文档评论(0)

育人读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教育工作10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