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软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质量要求:①要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而不融化;②应均匀、细腻、软滑,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③性质稳定,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且能保持药物的固有疗效;④无刺激性、致敏性等不良反应;⑤用于溃疡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和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适当选用。
;1.研和法
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或液体→研磨至细腻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
2.融和法
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它基质、液体成分→搅拌至全部基质熔化→搅拌下加入研细药物→搅拌冷凝至膏状(成品)
3.乳化法
油溶性成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成分→加热至略高于油相温度,两相搅拌下混合→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水溶性药物加入水相,油溶性药物加入油相;两相均不溶者,研细加入冷凝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成品;软膏剂在生产与贮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材料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脂、高级醇、聚乙二醇和乳化剂等。
2、供制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应预先用适宜的方法制成细粉。
3、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应无不良剌激性;并应具适当的粘稠性,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而不融化,但能软化。
4、软膏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等变质现象,必要时可加适量剂或抗氧剂使稳定。
5、软膏剂所用的包装容器,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
6、除另外有规定外软膏剂应置遮光器中密闭贮存。;三、实验内容;(二)实验部分
1.单软膏的制备
【处方】
蜂蜡6.6g
植物油6.7g
【制备】
取处方量蜂蜡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热熔化后,缓缓加入植物油,搅拌均匀,自水浴上取下,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得。
【注】
加入植物油后应不断搅拌混匀,再从水浴取下搅拌至冷凝,否则容易分层。
;2.乳剂型软膏基质的制备(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
【处方】
硬脂醇(十八醇)1.8g
白凡士林 2.0g
尼泊金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2g
液状石蜡 1.3mL
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1.0g
蒸馏水适量
;【制备】
(1)取油相成分(硬脂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至70~80℃左右,搅拌使其熔化。
(2)取水相成分(月桂醇硫酸钠、尼泊金乙酯、甘油和计算量蒸馏水量)置于另一个蒸发皿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约70~80℃,搅拌混匀。
(3)在搅拌下下,将水相以细流状加到油相中,并于水浴上保持恒温不断顺向搅拌几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至近冷凝。即得O/W型乳剂型基质。;【注】
(1)采用乳化法制备乳剂型基质时,油相和水相混合前应保持温度约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快速顺向搅拌,使制得的基质细腻。若不沿一个方向搅拌,往往难以制得合格的乳剂基质。
(2)水相温度可略高于油相温度。
(3)设计乳剂基质处方时,有时加少量辅助乳化剂,可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处方中月桂醇硫酸钠即为辅助乳化剂。
(4)决定乳剂基质类型的主要是乳化剂的类型,但还应考虑处方中油、水两相的用量比例。例如,乳化剂是O/W型,但处方中水相的量比油相量少时,往往难以得到稳定的O/W型乳剂基质,会因转相生成W/O型乳剂基质,且极不稳定。;3.乳剂型软膏基质的制备(W/O型乳剂型软膏基质)
【处方】
单硬脂酸甘油酯 0.9g
石蜡 3.8g
蜂蜡50.0g
硬脂酸0.7g
液状石蜡20.5g
白凡士林 3.4g
双硬脂酸铝 0.5g
氢氧化钙 0.05g
尼泊金乙酯 0.1g
蒸馏水 20g;【制备】
(1)油相: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蜂蜡、硬脂酸置于蒸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