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赤壁赋》全文。
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其语言之美。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哲理内涵,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苏轼所表达的复杂哲理,如变与不变的关系。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赤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章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展示赤壁雄伟壮观的景色和激烈的战争场面。
2.提问学生:提到赤壁,大家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与赤壁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如赤壁之战、杜牧的《赤壁》等。
3.引出苏轼的《赤壁赋》:今天,我们要一同走进苏轼笔下的赤壁,领略他独特的赤壁情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即《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本文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与友人泛舟江上,饮酒赋诗,有感而发所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重点强调以下字音:壬戌(rénxū)、桂棹(zhào)、余音袅袅(niǎo)、幽壑(hè)、嫠妇(lí)、愀然(qiǎo)、山川相缪(liáo)、舳舻千里(zhúlú)、酾酒临江(shī)、横槊赋诗(shuò)、匏樽(páo)、肴核(yáo)、枕藉(jiè)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文章大意。
3.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
4.全班齐读课文
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尝试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讲解以下文言知识:
实词
通假字:
举酒属客中属通嘱,意为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通凭,意为乘。
山川相缪中缪通缭,意为盘绕、围绕。
古今异义词: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古义指斗宿和牛宿,是星宿名;今义指一种游戏方式。
白露横江中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指二十四节气之一。
凌万顷之茫然中茫然,古义指旷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一词多义: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歌:扣舷而歌之(动词,唱);歌曰(名词,歌词)。
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词,像)。
虚词
之:
助词,的。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凌万顷之茫然。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此处虽未直接出现,但为宾语前置句式)。
代词。如耳得之而为声。
于:
在。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对于。如于是饮酒乐甚。
被。如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油化验练习测试卷.doc
- 公路825482m连续刚构桥设计毕业.doc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Animal friends单元教学设计(共6课时).docx
- 中建《工程造价资料管理办法》中建.docx VIP
- 在MetaTrader 5 Using Gateway API的使用说明书.pdf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医健康理念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通信原理》课件-ch.ppt VIP
- 标准图集-22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pdf VIP
- 恩施富硒土豆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doc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