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与练习(附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df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与练习(附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与练习(附答案)

题目解读

〃齐桓〃指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用管仲为相,推

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多次会盟诸侯,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晋国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历经磨难后回国即位,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使晋国国力大增,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

〃事’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活动等。在当时

诸侯纷争、周王室衰微的背景下,他们的霸业对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抵御外族入侵等方

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体现了诸侯之间为争夺利益而进行的激烈竞争。

标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是借齐桓晋文之事,来阐述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体现了

孟子以古讽今、劝诫统治者施行仁政的意图,为孟子阐述自己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切

入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思想价值。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

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

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O

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区分社

会工作)

创作背景

从春秋时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

转化。到了战国中,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

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I日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

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统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

动人民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思想界百家蜂起。孟子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

一方面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又要扫清阻碍推行这种主张的各种〃邪说〃。孟子

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

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

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

张。

知识链接

1.《孟子》: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

《尽心》O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

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

为’㈣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

股文的取材依据。

2.〃王道和〃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

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

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

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

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导图梳理

-牛羊之嗜见牛未见羊卜讦5

挟太山以超北海不能

折枝之喀H乾行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