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1年以来我国学习分析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摘要:学习分析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使用CiteSpace这一可视化工具并与文献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对我国2011年以来学习分析领域研究的发文量、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四点发展建议:加强核心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加强学习分析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合作;促进学习分析研究与实践在教育各领域全面开展;探索将学习分析技术应用于线下课堂学习环境。
关键词:学习分析;CiteSpace;教育技术
0引言
学习分析(LearningAnalytics)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源于商业智能、网站分析等研究领域,自《2011地平线报告》发布后逐渐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1]。2011年,GeorgeSiemens等人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LAK),这次会议标志着学习分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这一会议此后每年都会举办。2012年,《教育技术和社会》杂志出版了关于学习分析的特刊。2013年,学习分析研究会(SoLAR)、国际教育数据挖掘研究会(IEDMS)等共同在斯坦福大学创建斯坦福学习分析夏季学院(LASI),为学习分析研究和应用培训提供相关支持。2014年,《学习分析期刊》首次发行。这一系列事件推动着学习分析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关于学习分析的概念,目前还没有达成定论,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内涵有不同的诠释。其中,首届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将学习分析定义为“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关于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境的数据,以期了解和优化学习和学习发生的情境”[2],该定义被国际学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应用。
为了解我国学习分析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现状,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11年至今我国学习分析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梳理出我国学习分析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使用其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数据的筛选和获取。在检索条件中,以“学习分析”为关键词;期刊来源类型选择“全部期刊”;由于2011年举办的第一届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是学习分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标志,因此将年限范围设置为2011年至今;其他检索条件均为默认。检索日期为2023年12月16日。共检索到2085篇文献。由于主要分析国内对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因此在检索结果中再选择“中文文献”,获得707篇文献。为保证文献的可靠性,通过人工筛选清洗掉述评、访谈、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文献共22篇,最终得到文献685篇,这就是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
1.2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开发的一款知识、信息可视化软件。它能对期刊文献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生成对应的可视化图谱,并通过对图谱的解读让使用者了解相关领域的主题、热点、联系、前沿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使用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2.R6对所得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运用Excel进行图表绘制。使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绘制出学习分析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利用图谱直观地展示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等,探寻我国学习分析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
2研究结果分析
2.1发文量统计
为了解2011年以来我国学习分析领域研究成果产出情况,本文以最终收集到的685条文献信息按照发表年份进行频次统计,并绘制出我国学习分析研究的发文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2011年至今,我国学习分析领域研究成果丰富,是国内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其总体发展趋势表现为先增长、后保持的态势,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2—2013年,处于萌芽起步阶段。2011年,学习分析刚刚在国际上被确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此时我国学者还没有发表相关文献。从2012年开始,我国逐渐有学者对学习分析领域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顾小清等发表的《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由此,学习分析在我国开始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并在教育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在研究方向上,基本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重视学习分析在技术层面的研究,如朱珂和刘清堂提出一个应用学习分析技术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框架。论文年发表量较少,均少于40篇,但发文量逐年增长,态势良好。
第二阶段是2014—2019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关学习分析的研究快速增长,2014年发文量陡增,从前一年的14篇跃升到44篇,之后保持高发文量的态势,到2019年达到顶峰值96篇。在这期间,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学习分析产生的前提,这在一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asTurb12航空发动机部件特性图培训课件.pptx VIP
- 学堂在线 学堂云 雨课堂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 VIP
- 学堂在线 学堂云 雨课堂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双减政策背景下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docx VIP
- 先进材料环氧树脂、固化剂 - Huntsman Corporation.PDF
- 学堂在线 学堂云 雨课堂 操作系统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仪征市市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排版)修改2.doc VIP
- 中建项目商务管理手册.docx VIP
- 智慧树 知到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