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几乎年年都有新的文言虚词出现考查高考年份考查文言虚词2004年乃其以而2005年则以且之2006年也而其于2007年乎且以焉高考年份考查文言虚词2008年与其乃于2009年为以而之2010年其而焉于2011年因所以于【考查6次】以【考查5次】而其【考查四次】于【考查2次】乃之且焉所2012年以而其所虚词高考考查年份以200420052007200920112012于2006200820102011而20042006200920102012其20042006200820102012乃20042008焉20072010之20052009且20052007则2005虚词高考考查年份也2006乎2007与2008为2009因2011所20112012???★敬请关注2012年高考文言虚词:若何者若何者【若】【动词+代词+连词】【何】【疑问代词+疑问副词+语气助词】【者】【助词+语气词】与其于乃则焉因为之乎者也所以而且若何自编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识记口诀书本已考教读课文未考教读课文必修一《师说》【2007】《劝学》【2004·2010】《赤壁赋》【2009·2010】《始得西山宴游记》【2011】2012无必修二无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2006】2012《鸿门宴》【2007·2009】《指南录后序》【2009】《烛之武退秦师》【2006·2010】2012《五人墓碑记》【2005·2011】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2005】《季氏将伐颛臾》【2009】《琵琶行》【2011】必修五《报任安书》【2008】《兰亭集序》2012《逍遥游》【2007·2010】《项脊轩志》【2011】浙江省自主命题高考(2004-2011)文言虚词考查分布课文一览表◆①书本,书本,书,本也!◆②源于书,但不囿于书!《六国论》《阿房宫赋》《离骚》《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秋声赋》《陈情表》《渔夫》文言虚词用法推断“六看”一、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二、看特殊标志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例“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三、看具体语境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抗生素-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ppt
- 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ppt
- 数学分析第四章课件微商与微分.ppt
- 我眼中的语文专题引导课.ppt
- 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市场调研.ppt
- 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胡.ppt
- 数据结构第6章习题.ppt
- 建筑工程材料控制.ppt
- 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ppt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Unit6SunshineforallStudyskills课件-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ptx
- Unit3After-schoolactivitiesLesson2Avisittoafarm课件冀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Unit2Besportybehealthy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pptx
- Unit2Differentfamilies第三课时(课件)-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x
-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pptx
-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pptx
- 工程变更管理细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