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各类不同眩晕指示意义、晕症家庭护理措施及预防晕车、晕船要点
“天旋地转”的眩晕
如果你感觉一阵阵的“天旋地转”,这种情况属于真性眩晕(周围性、前庭外周性),有种倾倒感、坠落感;严重时,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在几十秒至几小时,很少超过几天或几周。
这种眩晕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应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飘乎乎”的眩晕
如果你感觉头脑不清晰,“飘乎乎”的,但没有明确的转动感,这种情况属于假性眩晕(中枢性、脑性),在注视活动物体时或嘈杂环境下会加重。
这种眩晕症状较轻、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内分泌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眩晕,需要根据情况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
眩晕伴有耳鸣的几种疾病
耳鸣、眩晕反复发作的诊断并不简单,可能由以下疾病引起。
01梅尼埃病
患者多于中年起病,眩晕发作突然,并伴有恶心、呕吐,听力减退和耳鸣通常累及一侧,一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时可观察到眼球震颤,听力检查为感音性耳聋。
早期患者可在一次大发作后长期安然无恙,有的患者可数天或数周反复发作,间歇期长短不定。间歇期内除有耳鸣、耳聋外,一般正常。早期发作过后,耳鸣、耳聋亦可完全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就会逐渐出现不可逆的耳鸣和感音性耳聋。
患者发作前常有耳鸣加重、发闷,甚至感觉耳后发热和钝痛,情绪激动可以诱发,其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
02急性化脓性迷路炎
多为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眩晕骤起,伴恶心、呕吐,有自发性眼震和剧烈耳鸣,1~2天患耳听力完全丧失。
03神经官能性眩晕
症状表现多样,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和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
高血压性眩晕
长期血压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是高血压患者头晕(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持续的沉闷不适感,也有表现为一过性者。头晕可妨碍思考,使得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
有些长期血压增高的患者,对较高水平的血压已适应,当服用抗高血压药后血压降得太快、太低时,也会因为脑血管调节的不适应而产生头晕。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测量血压,早发现、早治疗。
若头晕伴有短暂且反复出现的身体控制困难、手脚无力等症状时,或感觉天旋地转、身体失去平衡、无法行走时,要考虑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应去医院就诊,预防脑卒中发生。
眩晕的家庭护理要点
①眩晕发作期间,患者应自选体位卧床休息。卧室保持极度安静,光线尽量暗些,但空气要流动通畅。
②杜绝刺激性饮食及烟、酒,饮食还宜少盐。
③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顾虑,避免会引起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④由药物中毒引起眩晕者,应立即停药,多饮水。
⑤在眩晕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突然发作而出现事故。
⑥位置性眩晕患者,可加强前庭锻炼,注意精神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处于某一特定体位时若眩晕减轻,应摆好舒适体位;发作期间应限制水及盐的摄入,预防水肿发生,这也是防治本病的措施之一。
⑦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
预防晕车、晕船
晕车、晕船的人在坐车、坐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要紧张,尽量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可以找个人聊天,分散注意力。
②旅行前应有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③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宜过饥或过饱,七八分饱比较合适,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物,否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④尽量坐在比较平稳且与行驶方向一致的座位,能保持空气流通更佳。
⑤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度摆动。
⑥乘坐交通工具前30分钟,口服晕车药。
⑦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若有“睡魔”侵袭,那就恭喜您了!
特别提醒
如果老年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头昏、呕吐、恶心、出冷汗等征兆,切勿轻易考虑为晕动症,因为老年人前庭器官功能较迟钝,对运动反应不太敏感,一般不会发生晕动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患者也有以上症状,故找医务人员处理较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