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第7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刘志鹏时间.docx

第一轮第7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刘志鹏时间.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班级姓名小组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中外历史纲要上)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选择性必修3)

【重点难点】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诗歌、书法等)

【导学流程】

自主完成课本预习并对课本知识缩写

二、问题探究

任务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交流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摘编自2023年高考北京历史真题

[问题](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任务二唐代的文化与生活

材料二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处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武艺……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交流。

——摘自王俊奇《唐代体育文化史》

[问题](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体育文化兴盛的原因。

任务三唐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三

序号

史料

史料简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

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得到唐太宗非同寻常的对待和传入中国的过程

《客使图》

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个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高丽、大食等地的使节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

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

武则天诏令

《唐会要辑稿》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

何家村窖藏文物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

《唐国史补》的记载

《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书中记载来华的师子国(斯里兰卡)船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集宝货”

波斯银币

1955年洛阳北邙唐墓出土两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均为不规则圆形,正面为波斯萨珊王半身像,像外有连珠一周

材料四自唐初以来,唐廷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唐末时定居于广州的侨民已近12万人。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他们积极参与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唐代外商们可以自由地“任于内地贸易”,几乎在各条路线上都可以看到外商们忙碌奔波的身影。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满足国际社会以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问题](4)将材料三中的史料按类型分类,并写出每类史料的序号。

(5)利用材料三中的史料进行互证,并写出所得出的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结论。

(6)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三、思维导图

[逻辑表达]将图示填写完整,并对图示关系进行阐释。

[提示]①三教并行②书体丰富③融汇南北④知名专职画家出现

阐释: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魏晋南北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