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节《万年上山文明先声》教案
核心素养
文化认同:了解浙江史前文明的历史价值,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历史意识:通过探究上山文化,初步理解考古发现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实践探究:通过模拟考古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社会责任:感悟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传承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地方教材《我们从浙里走来》第1章“史前文明光辉璀璨”,聚焦“上山文化”这一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史前文明。教材通过稻作起源、石器工具、聚落遗址等内容,展现浙江先民的生活智慧。本课是学生接触浙江本土历史的起点,为后续学习河姆渡、良渚文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对“考古”“石器”等概念有初步兴趣,但缺乏系统性认知。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和直观学习,但对抽象的历史时间线(如“一万年前”)理解较模糊。需通过实物展示、情景模拟和故事化语言,将知识具象化。
教学重点
上山文化的核心特征(稻作起源、定居生活)。
考古发现对研究历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万年上山”的时间跨度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初步建立“实物证据—历史推论”的逻辑联系。
教学详细步骤
一、情境导入(10分钟)
活动设计:
教师播放一段“考古探险”动画短片,展示考古学家在浙江上山遗址挖掘陶器、炭化稻米的场景。短片结尾提出问题:“这些一万年前的物品,能告诉我们祖先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初步建立“考古发现—历史探究”的关联。
二、新课讲解与探究(30分钟)
环节1:走进上山遗址(10分钟)
活动设计:
地图观察:展示浙江地图,标注上山遗址位置(浦江县),引导学生思考:“这里靠近河流和山地,为什么适合古人居住?”
实物展示:教师出示仿制石器、陶片(或图片),让学生触摸观察并描述特点(如石器粗糙、陶片有绳纹)。
故事讲述:用儿童化语言描述上山先民的一天——“天亮了,阿山用石斧砍树,阿花用陶罐煮稻米……”
设计意图:结合地理、实物和故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上山人的生活方式。
环节2:稻作起源的秘密(10分钟)
活动设计:
实验对比:教师展示现代稻谷和炭化稻米标本(图片),提问:“炭化稻米为什么能保存一万年?”
小组讨论:分发卡片,列举上山遗址发现的证据(如“陶罐底部的稻壳印痕”“储藏坑”),让学生推测古人如何种植水稻。
教师总结:揭示上山文化是“世界最早稻作起源地之一”,联系今日浙江的“鱼米之乡”称号。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探究和联系现实,理解上山文化的全球意义。
环节3:小小考古学家(10分钟)
活动设计:
模拟考古:在沙盘中埋藏仿制陶片、稻壳模型,学生用刷子、铲子分组“挖掘”,记录发现的“文物”并猜测用途。
角色扮演:每组代表扮演考古队长,向全班汇报:“我们发现了带绳纹的陶片,推测它用来储存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体验考古工作,培养证据推理能力。
三、巩固拓展(15分钟)
活动1:文明传承卡(8分钟)
活动设计:
分发卡片,左侧画上山人生活场景(如磨石器、煮稻米),右侧留白。
学生思考并填写:“今天的哪些工具或习俗与古人有关?”(如陶器→碗碟,稻作→米饭)。
设计意图:建立古今联系,强化文化传承意识。
活动2:保护文物倡议(7分钟)
活动设计:
播放上山遗址现状的新闻片段(展示文物保护的迫切性)。
学生分组设计一句保护口号,如“万年上山,你我守护!”并张贴在教室墙报。
设计意图:从认知升华到行动,培养社会责任。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以时间轴板书为框架,引导学生复述:“一万年前,上山人在这里种稻、制陶、定居,点亮了浙江文明的第一盏灯。”
板书设计
万年上山文明先声
时间:约10000年前
地点:浙江浦江
三大发现:
??最早稻米→农业起源
??陶器与村落→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生产工具
文明意义:长江下游文明的曙光
(配简笔画:陶罐、稻穗、小房子)
本课总结
通过实物观察、考古模拟和古今对比,学生掌握了上山文化的核心成就,理解考古证据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初步树立文化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情境化的考古活动有效调动了参与度,学生能通过实物推理历史场景。
改进方向:部分学生对“一万年”的时间概念仍感到抽象,下次可增加“对比timeline”(如对比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
意外收获:学生在“文明传承卡”中联想到端午节粽子用稻米,自发讨论饮食文化的延续性,可拓展为课后探究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1.2《远古江南 饭稻羹鱼》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1.3《良渚文化 灿若流星》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2.1《灿烂浙学 辉照东南》》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2.2《瑰丽文学 艺术高峰》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2.3《文润浙江 生生不息》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3.1《现代学术 成就斐然》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3.2《良风美俗 浙江有礼》教案.docx
- 浙人民版小学《我们从浙里走来》3.3《盛世修典 文脉赓续》教案.docx
- Unit1Howtallareyou_PartB(课件)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3.pptx
- 专题03时态将来时的表达法用法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2.pptx
- Unit7CareersLesson2CareerSkills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3.pptx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卷.docx
- Module2Unit1ShelearntEnglish(课件)英语五年级下册3.pptx
- Unit2ie(课件)牛津英语自然拼读世界第三级 4.pptx
- Unit4Whenistheartshow_PBReadandwritetwonewkittens(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2.pptx
- Unit2WildlifeProtectionListeningandTal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pptx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得分训练(二)文科综合试题.docx
- 第11课《山地回忆》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docx
- 《和田的维吾尔》2教学文案.ppt
- 7.1力课件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05】.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