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
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
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
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
青藏高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
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
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地
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
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冻土是一
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
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
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
危险:冻胀和融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
青藏高原抬升对高原及其周边,乃至东亚自然生态环境产生
了诸多影响。多年冻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
部分,因此高原隆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形成,地域分异规
律,以及历史演变亦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从
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末(距今15~2.8百万年前)青藏高原抬
升比较缓慢,至上新世末,青藏高原主体内部山地高原不超
过2000m,盆地区不超过1000~1500m(朱允铸等,1994)。
第1页
自此以后高原抬升速度及幅度逐渐加剧,尤其是自更新世以
来,连续几次大幅度抬升,至晚更新世末期(距今1.1~2.5
万年前)高原面海拔达到4000~4500m。由于高原巨大的
海拔高度,使其具备了形成和保存多年冻土的低温条件,与
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现今年均气温低18~24℃,具
有-3.0~-7.0℃的年均气温。
晚更新世末期受全球气候波动控制,气温普遍下降。晚更新
世冰盛期降临青藏高原,形成了现今存在的高原多年冻土的
主体。可见,现今青藏高原具有的低温条件,为高原晚更新
世以来及现存多年冻土的形成与保存提供必要的气候环境。
青藏高原抬升对高原多年冻土发生、发展及保存起了决定性
作用。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的影响因素一
岩性和含水量对多年冻土厚度的形成影响
岩性和含水量对多年冻土厚度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昆仑山与
唐古拉山之间的丘陵地带次之(60~130m),高平原及河谷地
带最小(0~60m)。这种差异,首先是高度地带性决定的;其
次,与前述地温梯度和地中热流在高山区比盆地要小些有
关。第三,岩性和含水量的差异显然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山和丘陵地带的基岩导热系数大、含水量较小,而在高平
原上松散层导热系数小、含水量较大,因而,高山和丘陵地
带形成了较厚的冻土层。
第2页
当然,在河谷地带除上述影响因素外,河水和地下水以及河
床相沉积较粗(砂卵砾石)等,对减薄冻土层厚度,甚至形成
融区有重要作用。冬季逆温层控制我国东北大部分多年冻土
区,加上岩性、含水量等影响,致使低处冻土比高处更发育,
表现为低处(山间洼地、河谷阶地)冻土年平均地温比高处要
低1~2℃,最多到4~5℃;相应地低处冻土厚度大,地下
冰最发育。
在此,冻土高度带性具有逆温特点,只在一定高度以上即逆
温层顶面以上(大约在700~800m以上)才出现正常的高度
带性。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的影响因素二
岩性对冻土发育的影响
岩土成分和性质对冻土发育的影响,在多年冻土南界和下界
附近最为显著。如在阿尔泰山的中山地带即岛状冻土带冬季
积雪很深(在谷地150~250cm,山坡上60~170cm,风口附
近的积雪地段达400~500cm),但在山间洼地泥炭丘中发育
有厚5~6m的多年冻土层(童伯良等,1986)。显然,在冻土
岛出现地段,积雪经受风力重分布,此处积雪变薄、变密实,
不影响土层冬季的冷却和冻结。
此外,在高山区多年冻土下界附近及其以下,在粗碎块石中
有冻土岛(体)发育。这一般在粗碎块石组成的北坡和坡麓地
带的岩屑堆、石海、石冰川中。粗碎块石中的细粒土充填物
第3页
很少或缺失,块石间孔隙敞开程度高,而且冬季地面积雪少,
夏季有植被遮荫。冬季的空气对流,使冷空气自由侵入粗碎
块石体,积雪融水(尤其在冬末和春季)大量渗入而成冰。年
平均地温比邻近的细粒土地段要低2~3℃,这为隔年层和多
年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