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VIP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臀、罗等8个常用字,结合田间作物理解突兀森郁蜿蜒等词语。用树枝、石子在地面摆出游览路线图,理清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游览顺序。

2.通过对比屋檐、竹竿等生活场景,体会孔隙狭小的描写手法。用玉米粒标注溪流变化(宽→窄→缓→急),理解暗线作用。

3.通过观察村后山体岩石,感受溶洞奇观,增强保护自然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叶圣陶按游览顺序写的经典游记,采用移步换景写法:

?明线:清晰的游览路径(村口-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暗线:溪流形态变化(映山红丛中的宽溪→孔隙处的窄流)。

?语言特色:用贴挤压等生活化动词,适合农村学生具象化理解。

三、学情分析

现有基础:

?四年级学生熟悉山村环境,对溪流石壁有直观认知

?能通过《赵州桥》等课文初步理解景物描写顺序。。

学习障碍:

?对孔隙仅容小船进出缺乏空间概念。。

?难以想象钟乳石等喀斯特地貌景观。

?部分留守儿童识字量不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竹竿丈量模拟孔隙尺寸(长约6米,高约30厘米)。

2.绘制叶圣陶爷爷的探洞地图

【难点】

1.理解溪流走向暗示游览路线的写作技巧。

2.通过晒谷场、村巷等生活场景类比移步换景手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识字→地面路线图→外洞描写

?第二课时:孔隙体验→内洞想象→保护溶洞讨论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0分钟)

活动1:田埂上的生字课(15分钟)

?实物识字:

?用映山红花枝(杜鹃)理解明艳。

?观察竹竿弯曲理解蜿蜒。

?田间书写:在沙地练习臀(身体部位)、簇(一簇野花)。

活动2:探洞地图绘制(20分钟)

1.分组用石子、树枝拼摆游览路线。

2.用玉米粒标注溪流宽窄变化(宽处撒10粒,窄处撒3粒)。

3.对比屋檐高度(约2.5米)想象外洞大会堂般宽敞。

活动3:山村夜话(5分钟)

?布置任务:询问长辈本地山洞传说,对比双龙洞特点

◆第二课时(40分钟)

活动4:孔隙体验馆(25分钟)

1.竹竿测量:

?6米长竹竿模拟小船长度

?30厘米高板凳体验仰卧高度

2.蒙眼想象:

?闭眼触摸粗糙墙面感受山石挤压

?听山涧流水声联想孔隙水流

活动5:溶洞小剧场(10分钟)

?用红薯雕刻石钟乳,蜡烛光投影演绎双龙形态

?讨论:若游客乱刻到此一游,千年钟乳石会怎样?

活动6:护洞行动(5分钟)

?制定《我们的护洞公约》:①不扔垃圾②不敲石柱③当小导游

板书设计

村口→(映山红)→洞口→(大会堂)→外洞

叶圣陶游踪↑溪踪:宽→窄

孔隙←(竹筏体验)←内洞←(双龙奇观)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