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曾国藩的经济课》——认识一个有灵魂有温度的 “曾圣人”.docx

读《曾国藩的经济课》——认识一个有灵魂有温度的 “曾圣人”.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曾国藩的经济课》——

认识一个有灵魂有温度的“曾圣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国藩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卓越的成就,成为备受瞩目的人物。《曾国藩的经济课》一书,另辟蹊径,从经济生活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温度的“曾圣人”形象。通过对曾国藩留存的日记、家书及日常生活账簿的深入剖析,作者张宏杰勾勒出曾国藩一生家庭经济收支的状况,同时也映射出晚清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一、科举之路:家族跃升的艰难征程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湘乡一个家世微薄的家族。在传统中国社会,科举是家族跨越阶层的主要途径,然而这条路充满艰辛。据记载,曾家历元、明、清三代,在五六百年间连一个秀才都未曾出过。直至曾国藩的祖父一代,家境才稍有改善。彼时家中约有百亩田地,这为曾国藩父子踏上科举之路提供了经济基础。

科举的难度超乎想象。以1850年为例,200万名参加院试的读书人中,仅有3万名成为生员(秀才),录取率约1%,远低于今日高考。而更高级别的进士,明清两代进士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大致维持在5/100000左右,相比之下,如今中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在万分之六左右,考取进士的难度比读完博士难上十倍。

经过两代人40多年的不懈努力,曾国藩终于在27岁考取进士,完成了家族跃升的关键一步。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勤奋与天赋,更体现了家族在经济上长期支持的重要性。科举之路的艰辛,让曾国藩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为他日后的人生选择埋下了伏笔。

二、京官生涯:廉洁坚守与经济困境

考取进士后,曾国藩开启了京官生涯。但初入官场,他便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由于国家不提供去北京的路费、未来的住房、官服、仆役等启动资金,曾国藩不得不回乡四处拜客“打秋风”。他从岳父欧阳家开始,前后出行四次,行程1500公里,几乎跑遍大半个湖南。期间,他以修族谱、拜访、送卷、挂匾、收学生等名义开展拜客活动,收获了约1495.172两白银的贺礼钱等。进京沿路上,他又以同样方式筹集到500多两银子,拜客总收入达2200两左右。此外,他还参与地方纠纷调解获取酬谢,并通过借贷,才最终筹集够入京费用。

清代文官收入由银两和实物补贴禄米构成。曾国藩入京后担任从七品官职,工资总收入由正俸四十五两白银、四十五两恩俸和45斛禄米构成,折算下来一年约119.25两白银,加上一年约12两的办公经费补贴,年收入总计约132两。然而,北京的消费水平颇高,居住方面,外省京官一般选择宣武门外地区居住,曾国藩初到北京时孤身一人,租住在菜市口附近千佛庵的一个跨院儿,四间房子全年租赁费用约33.47两。妻小从湖南来到北京后,房子升级成四合院,全年房租翻了一倍达66.95两,随着家庭人口增多和官位升迁,他迁至内城大宅,房屋租金达252两以上,每次搬迁装修还需花费120两左右银子。

置办官服也是一笔巨额支出。清代官员官服复杂,因面圣需求不可随意,根据使用场景分为朝服和吉服,季节、材质不同,外面的罩袍按质地、皮色分为八个等级,相应佩戴的帽子也有朝冠、吉服冠等多种,十分繁复。曾国藩每年在官服上的花费达32两以上。出行方面,雇佣轿夫一年工资接近120两,大部分京官选择经济实惠的私家车,每年保养马匹、雇佣车夫等费用也在120两左右。再加上随份子、请客吃饭等应酬开销,以及家中仆役日常开销、孝敬家乡长辈营养品、文人消遣爱好等费用,曾国藩当官第一年就亏空了474.56两银子。

面对如此困境,多数京官通过外官的馈赠(如冰敬、炭敬)以及担任学政、考官等出差机会获取额外收入来弥补亏空。但曾国藩在30岁时立下学做圣人的大志,抱定不靠做官发财的宗旨。他凭借理学意志抵御种种诱惑,在经济困境中坚守廉洁底线,虽债台高筑却初心不改。

三、湘军时期:廉洁治军与理念转变

咸丰二年12月13日,正在家中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接到上谕,奉命帮同办理本省团练等事务,他应命出山,由文转武,创办湘军,开始了长达11年的军旅生涯。

曾国藩深知清朝绿营腐败习气已深入膏肓,于是在湘军实行厚饷制度。湘军军官收入由薪水银、办公银构成,统领3000人以上的将官还有职务加银。普通营官年薪1820两,统领3000人以上的将官年薪3200两,统领5000人以上的将官4220两,统领万人以上的将官可达5420两,相比国家正规军,统万人的湘军军官收入是从一品提督薪水的5.6倍,统5000人的湘军军官收入是正四品都司的12.8倍。

湘军的军费主要通过强行摊派、向大户劝捐、沿路设关卡收取礼金等方式筹集,且没有严格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采取彻底的包干制,留下了巨大的灰色空间。当兵员死亡、退伍或被淘汰时,衔接阶段的空饷也成为军官的一部分收入。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