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章油气藏的形成
第一节 油气的聚拢
油气二次运移的结果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假设运移过程中无盖层阻挡,油气将始终向上倾方向运移,直至散失到地表;另一种是运移过程中遇到适宜的圈闭,油气将停顿运移,在圈闭中聚拢起来。
油气聚拢:就是指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连续运移,而聚拢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一、单一圈闭油气聚拢的原理
1、渗滤作用:Cordell(1977)、Roberts(1980)等人认为含烃的水或随水运移的油气进入圈闭以后,由于一般亲水的、毛细管封闭的盖层对水不起封闭作用,水可以通过盖层而连续运移;而对烃类则产生毛细管封闭,结果把油气过滤下来在圈闭中聚拢。在水动力和浮力的作用下,水和烃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并最终导致在圈闭中形成油气藏。
2、排替作用:Chapman(1982)认为泥质盖层中的流体压力一般比相邻砂岩层中的大,因此圈闭中的水是难以通过盖层的。另外油气进入圈闭后首先在底部聚拢,随着烃类的增多渐渐形成具有肯定高度的连续烃相,在油水界面上油水的压力相等,而在油水界面以上任一高度上,由于密度差油的压力都比水的压力高,因此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流体势梯度,致使油在圈闭中向上运移同时把水向下排替直到束缚水饱和度为止。
油气在静水条件下进入单一的背斜圈闭时,首先在最高部位聚拢起来,较晚进入的依次由较高的向较低的部位聚拢,始终到布满整个圈闭为止。在圈闭中,油、气、水按密度分异。气居上,油居中,
油气在静水条件下进入单一的背斜圈闭时,首先在最高部位聚拢起来,较晚进入的依次由较高的向较低的部位聚拢,始终到布满
整个圈闭为止。在圈闭中,油、气、水按密度分异。气居上,油居中,水在底下。这时,该圈闭的聚油作用阶段已经完毕。假设再有油经过时,
对自然气则不同,由于气比油轻,它可以连续进入圈闭,并排替原被石油所占据的那局部储集空间,这一过始终进展到圈闭的整个容积完全被自然气所占据为止。至此,对于单一圈闭来说,油气聚拢的过程已完全。
对于具有溢出点的非背斜圈闭,油气聚拢过程与背斜圈闭根本上是全都的。李明诚认为,当上掩盖层只有毛细管封闭时,在油气聚拢过程中渗滤和排替作用都可能存在。在油气聚拢的初期,水是可以通过上覆亲水盖层而发生渗流的;当油气聚拢到肯定程度之后,水就很难通过上掩盖层则主要是被油气排替到圈闭的下方。假设盖层是特别高压封闭,则无论是什么状况水都不能通过上掩盖层而发生渗流。
二、系列圈闭中的油气聚拢原理
在油气盆地中,圈闭常成带成群分布,即存在系列圈闭。对于区域均斜背景上的系列圈闭,油气聚拢的根本原理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石油地质学家Gussow(1954)首先说明,并称之为油气差异聚拢原理。其适应条件是圈闭的益出点要依次抬高,盖层的封闭力量较好。假设在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盖层封闭力量差的岩性圈闭,则可能产生另一种形式的差异聚拢,有人称为差异渗漏原理。
1、油气差异聚拢原理
Gussow认为:静水条件下,假设在油气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溢出点自下倾方向向上倾方向递升的圈闭,当油气源充分和盖层封闭力量足够大时,油气首先进入运移路线上位置最低的圈闭,由于密度差使圈闭中气居上,油居中,水在底部,当第一个圈闭Ⅰ被油气布满时,连续进入的气可以通过排替作用在圈闭中聚拢,直到整个圈闭被气布满为止,而排出的油通过溢出点向上倾的圈闭Ⅱ中聚拢;假设油气源充分,上述过程相继在圈闭Ⅲ及更高的圈闭中发生;假设油气源缺乏时,上倾方向〔距油源较远〕的圈闭则不产油气,仅产水,称
为空圈闭。所以在系列圈闭中消灭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但这种结果只能代表原始的聚拢规律,后期地质条件的转变有可能破坏这种聚拢状况。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的瑞姆彼—圣.阿尔伯达线状礁带差异聚拢最为抱负的例子。
2、差异渗漏原理
假设在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盖层封闭力量差的岩性圈闭,油气进入最下部第一个圈闭后,气在顶部油在下面,当不断进入的油气其浮力超过上掩盖层的封闭力量时,顶部的气首先逸出,向上运移到其次个圈闭,使第一个圈闭中只剩下油,假设有足够的油气补给,气还可以从其次个圈闭中逸出进入第三个圈闭,使其次圈闭中也只剩下油,结果油藏在储集层下倾部位靠近盆地生油中心,向上变为油气藏,最上远离盆地中心的部位为气藏,形成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气藏→油气藏→纯油藏的油气分布特征,正好与背斜圈闭的差异聚拢规律相反。
其次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油气藏必需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归纳起来油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