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师承教学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师承教学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覃洁梅;邓鑫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2(010)012

【总页数】1页(P54-54)

【关键词】传承教育;中医教学;师徒传授

【作者】覃洁梅;邓鑫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

院,南宁5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极强的学科,中医的发展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相伴随

而生的,师徒传授是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先秦诸子中的荀子早已指出

“学莫便近乎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教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

学者侍诊于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古以来,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的学习中

有着重要作用。《礼记•曲礼》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笔者作为第四

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蓝青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体会感想颇多,结合以往的学习经

历,现就中医师承教学工作浅谈几点认识。

医德医风、治学方法、学术经验、诊疗艺术的传授与学习是中医师承教学的重要内

容,其中学术实践经验掌握是中医师承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名老中医在长期的医

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经验,其中有自己对中医经典的理解与临床实际工作

需要的技巧,这些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青年中医工作

者要把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学到手,继承下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如导师蓝

青强教授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往往加入一些调节情志的药物,

蓝教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心理负担大,情志抑郁,影响脏

腑气机,通过调节情志的药物,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而如何在辨证论治

的基础上选择药物?药量加多少?治疗疗程如何把握?都需要弟子注重学习与掌握,

这些在师承教学工作中,通过师傅的精心“点拨”,徒弟容易理解并尽快掌握其精

髓。

开展中医师承教学工作,学习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有跟师学习、参加名老中医经验

学习班讲座、阅读名老中医经验系列书籍、观看名老中医诊疗录像以及开展名老中

医学术经验实验研究等。在中医师承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跟师学习是最重要的方

法,而在跟师学习中尤其要注重临证思路与方法的学习。众所周知,在临床上常见

的疾病典型病历较少,而不典型者较多,或症状纷杂,让人无从下手;或仅一主症

突出而次症全无。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时,如何做到准确的“辨证论治”?如何做

到“对症下药”?老师有着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感悟。在跟师临证时,一病一症,弟

子务求探明老师遵循什么法则立方,如何结合病症加减化裁,用量用法有何要求;

要领悟到如何抓住病机,如何在用方时但求惟其主症出现,不必悉具或病机大体相

合,无寒热虚实之径庭,便可据症用方;如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何种

情境下可专方治病;如何不必拘泥书本,辨证用药从实际情况出发。这正是我国近

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学做三合一”的教

学方法。通过老师对疾病的讲述分析,注重掌握其诊疗思维方法、辨证纲要以及遣

方用药规律。通过老师边诊察,边讲解,抽丝剥茧,会使弟子们思路逐步清晰,遣

方用药针对性得以加强,临床疗效得以提高,中医继承工作得以完善,创新工作得

以开展。

中医师承教学工作,是以临证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将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融为一

体,具有重经验、重实践的优势。中医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在进行临床经验传承的

同时,要注重临床经验与理论的结合,只有注重理论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

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临床经验的推广。名老中医师承教学采用“手把手”

的形式进行,传统的中医师承带徒方式往往轻视理论研究,弟子的知识体系也不健

全,为避免其弊端,目前的中医师承教学工作,选拔的弟子为中医基础理论功底较

深厚、知识体系较健全,具有一定中医实践能力的中医师。在师承教学工作中,弟

子要注重学术实践经验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重温《内经》《伤寒

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精读,做

好经典著作学习笔记;对在师承教学过程中围绕实际病例的具体诊疗,做好完整的

医案记载并加注点睛式的学术理论溯源按语,不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临床经

验闪光点,找中医理论创新点。如导师蓝青强教授临床用药,主张在传统药性理论

的指导下,要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进行药物的配伍、组方,以增强药物的准确

性与针对性。如其针对肝火炽盛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既对证(清肝火之药)又有

降压作用的龙胆草、山栀子、黄芩、黄连、夏枯草等;针对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5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