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为某厂生产的1.8mm厚0.2C-1.6Si-1.8Mn(质量分数/%)钢冷轧板,实测碳、硅和锰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3%,1.64%,1.79%。使用热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得该钢的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Ac3、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Ac1、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和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分别为895,655,351,209℃。
?在0.2C-1.6Si-1.8Mn钢冷轧板上切取尺寸为150mm×100mm×1.8mm的试样,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加热至950℃保温180s,使之完全奥氏体化,随后水淬至室温。在经上述处理的试样上切取表面尺寸为6mm×8mm的金相试样,采用体积分数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10s后,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显微组织。由图1可知,水淬至室温后试样的显微组织以板条马氏体(M)为主。这是因为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碳和铁原子来不及扩散,奥氏体不能分解为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只能形成成分与奥氏体相同的碳过饱和马氏体。
???根据上述测得的试验钢的相变温度制定QP处理工艺:将上述组织为马氏体的试样分别加热至840,870,910℃后保温180s进行奥氏体化,其中840℃和870℃位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910℃位于完全奥氏体相区,随后浸入240℃盐浴炉中淬火10s,再放入400℃盐浴炉中保温30s进行配分处理,最后水淬至室温。
???在经QP处理的试样上切取表面尺寸为6mm×8mm的金相试样,经研磨抛光,采用体积分数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10s后,通过SEM观察显微组织。另取相同尺寸的金相试样,研磨后用体积分数5%高氯酸乙醇溶液电解抛光以去除残余应力,电压为28V,电流为0.6A,时间为30s,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进行相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测定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GB/T228.1—2010沿轧制方向在QP处理后的试样上切取尺寸为98mm×20mm×2mm的标准拉伸试样,标距为35mm,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拉伸应变速率为10-4s-1。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铁素体(F)、残余奥氏体(RA)、一次马氏体(M1)和二次马氏体/奥氏体(M2/A)岛的碳含量和形态存在较大差别,用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的SEM形貌呈不同的衬度和形态,其中凹陷黑色组织为铁素体,凸出组织并具有板条束亚结构的为一次马氏体,薄带状残余奥氏体(F-RA)以单个板条存在,无明显亚结构的凸出粗大块状组织通常被认为是M2/A岛。由图2可见,在840℃奥氏体化并进行QP处理后,试验钢中存在较多的铁素体,铁素体大多呈带状,沿带状铁素体(LF)长度方向分布着呈薄带状的残余奥氏体,同时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一次马氏体,以及大块状的M2/A岛。一次马氏体形成于QP工艺一次淬火至Ms和Mf温度之间。二次马氏体形成于QP工艺二次淬火至室温阶段,由于未经过配分阶段的回火处理,其碳含量明显高于一次马氏体。当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到870℃时,试验钢中的马氏体含量增加,铁素体含量减少,部分铁素体仍呈带状,大块状的M2/A岛基本消失。当奥氏体化温度为910℃时,铁素体基本消失,试验钢组织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
???图3中白色组织为残余奥氏体,灰色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或铁素体,黑色组织为二次马氏体。由图3可见,经840℃奥氏体化+QP处理后,试验钢中存在铁素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和一次马氏体,以及极少量的二次马氏体。其中,大部分铁素体晶粒呈带状,少部分呈等轴状;残余奥氏体呈薄带状和块状2种形态,薄带状残余奥氏体主要沿带状铁素体长度方向分布,块状残余奥氏体(B-RA)主要分布在等轴状铁素体(BF)晶界处。当奥氏体化温度提高到870℃时,试验钢中的一次马氏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二次马氏体基本消失。当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至910℃时,试验钢的组织以一次马氏体为主,残余奥氏体主要分布在马氏体板条之间或原奥氏体晶界处。
???由图4可以看出,经840℃奥氏体化+QP处理后,试验钢中尺寸大于0.25μm的晶粒占比明显高于经870,910℃奥氏体化+QP处理后。计算得到840,870,910℃奥氏体化+QP处理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0.167,0.100,0.102μm,可见840℃奥氏体化+QP处理后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大。
???由图5可见,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QP处理后试验钢的(111)γ、(200)γ、(311)γ等晶面衍射峰的强度逐渐降低。计算可得当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40,870,910℃时,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7.15%,8.90%,6.36%,残余奥氏体含量随奥氏体化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详解.docx
- 不同功率超声辅助电火花放电制备Cu-Ni合金粉体的微观结构和粒径分布.docx
-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有哪些?.docx
-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进展.docx
- 套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材料及技术要求.docx
- 国产轴承与进口轴承,为什么一直存在较大差距?.docx
- 焊接温度对钛钢复合管瞬时液相扩散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ocx
- 一文为你详细解读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docx
- 模具热处理变形与开裂的预防措施.docx
- 不同状态2A12铝合金与17-4PH不锈钢间的摩擦磨损性能.docx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