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大题试卷分析,第10、13、14、15.1、15.2题.docx

2025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大题试卷分析,第10、13、14、15.1、15.2题.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山区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

高三语文

【原题回放】10.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第二、三段中“丞相史”和“文学”的辩论主题,并简要概括二者的观点及理由。(6分)

10.【参考答案】

辩论主题:本篇讨论治国要不要遵守先王之道问题。

丞相史认为治国不应该固守陈规。理由是时代变化政策也要随之变化(所务之时异也)。

文学认为治国必须遵守“先王之法”。理由是制度形式虽然随时代而变,但治道是不变的应该以仁义治国(固有改制之名,而无变道之实)。

【评阅建议】6分。辩论主题2分,观点和理由各1分,完全抄原文的酌情扣分。

【评分细则】主题关键点:治国1分、要不要遵守先王之道1分

丞相史观点1分,理由1分;文学观点1分,理由1分。

【阅卷反馈】

6分,逻辑清晰,要点全面,表达清楚。

5分,思路清晰,要点全面,辩论主题概括不完全准确。

4分,有分点作答意识,主题概括不准确,观点和理由分析准确。

3分,辩论主题概括不完全准确,观点和理由分析不准确。

2分,要点不全,缺少辩论主题,丞相史的观点及理由表述准确。文学表述不准确。

1分,辩论主题1分,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应该调换。

7.0分,照抄原文,缺少分析。

【典型问题】

1.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太准确,第二段个别句子理解错误。

2.照抄选择题选项,不理解文意。

3.不按要求作答,按段落作答。个别同学丢失题目第一问。

4.读不懂文章,把观点弄反。“文学”“丞相史”都不清楚。

5.辩论主题太宽泛或不准确,如“如何治理国家”、“是否遵守儒家之道”等。

4.个别同学大段抄原文,缺少分析和概括。但整体比期末有进步,答题上有加工意识。

【教学建议】

1.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水平,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主观题强调梳理文章思路,加强审题指导。

3.强化学生分条作答意识,做到答题规范。

4.规范书写,强调字迹清晰

5.精选试题进行小专题复习指导。

【原题回放】13.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13.【参考答案】

对官场黑暗的抨击:“衣冠渡,使人愁”金兵南侵士大夫只知谋取自身利益不战而逃,而血战的结果不过是将军封侯。

对金兵南侵的愤恨:金兵的蹂躏让昔日繁华的扬州沦为“故垒荒丘”,甚至草木也为之“含羞”。

对国家命运(现实)的忧虑:“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外敌入侵,国家陷入战乱,百姓流离,“野灶炊烟里”战争的危险依旧未解除,敌人依旧虎视眈眈。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行王猛,荣枯泪,水东流,甚时羞”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感叹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幻莫测。

对个人身世的感伤:作者瞭望昔日英雄地,却报国无路,只能“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伤。

对国耻难雪的无奈:扬州破败,草木含羞,但“笑书生无用”只谋求个人的富贵,作者看不到一雪前耻的希望。

【评分细则】

选择任意3个不同要点,结合诗句分析1分,对应情感理解1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补充:对战争的不满;对国事、时局的担忧;对国家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对国家前途的无奈、对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的讽刺。

【阅卷反馈】

1.6分,要点全,表述准确。

2.5分,第三点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缺少分析。

3.4分,逻辑清晰,只有第一点和第二点表述准确。

4.3分,分条答题意识好,第四点、第六点理解错误。

5.2分,答题角度不对,当成了手法题作答。

6.1分,不结合诗句分析,概括不符合本诗含义。只有第2点概括合理。

【典型问题】

1.对本词的个别诗句不理解,对本词情感的理解有偏差。

2.对前两句景色今昔对比表达的情感理解为思乡,或者对扬州景色的喜爱之情是错误的。

3.对金兵入侵的情感没有读出来,对“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理解不准确。

4.对个人身世的感伤没有读出来,对“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一句不太理解。

5.对“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的理解不准确,讽刺的情感没有答出来。

6.有照抄选项的问题,缺少对诗句的分析。

7.情感不对应诗句,前后不搭配。

8.答题不规范、不分条作答,缺乏条理性.

9.对“笑书生无用”三句理解不正确,错误的理解为作者自己想当官、发财、成仙,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缺乏深一步对注释的理解.

10.语言啰嗦,车轱辘话来回说。如:一个忧愁能说好几点;兴亡、盛衰大篇幅的对比.

【教学建议】

结合诗歌的体裁、题材等知识,指导学生读懂诗歌。

对诗歌里的手法准确理解,如比喻、象征、对比、反问等。

培养学生分条作答的意识,规范学生答题意识。

规范书写,强调字迹清晰。

精选试题进行小专题复习指导。

【原题回放】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8分)

(1)八百里洞庭,气象万千,令人神往,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动人的诗篇,杜甫《登岳阳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