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22_T2179-2014_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VIP

DB22_T2179-2014_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DB22

B16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Camptolomainteriorata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217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张健、李立梅、陈越渠、孙伟、毛赫。

I

DB22/T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布灯蛾(Camptoloma

interiorata(Walker))发生程度、成灾指标、虫情调查

及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花布灯蛾发生林分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Noctuidae,是危害栎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形态特征及

幼虫越冬期间在地面群集于吐丝形成的团状物。

根据每株树上幼虫数量确定发生程度见表1。

1

DB22/T2179—2014

表1

发生程度指标划分

头/株

发生程度

低虫口

0x20

轻度发生

20x≤40

中度发生

40x≤80

重度发生

x80

虫口密度

注:x为虫口密度

4.2

成灾指标

失叶率达到60%以上。

5

虫情调查

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在花布灯蛾分布区域内,柞树占三成以上的林分。

5.2

划定踏查块

5.2.1

根据林分组成相似、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

过200hm。

2

5.2.2

将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划分为若干个踏查块,并绘制线路踏查示意图。

线路踏查

按事先确定的踏查线路,于10月份,在踏查块中采取机械取样法选取100样株,逐株观察样树下地

面有无虫包,将踏查结果填入《花布灯蛾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1。

应施调查的标准地林分,按小班设标准地,标准地内选取60株柞树作为标准株,逐一调查幼虫

对于达到发生面积统计标准的林分,于6月上旬危害末期,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设立标准地,

选择100株树调查树冠叶部受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花布灯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

B.3。

2

DB22/T2179—2014

在低龄幼虫期,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应用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灭幼脲、苯氧威、杀铃脲等无

公害药剂,按照GB4285和NY/T1276执行。

6.2.2

毒环防治

在幼虫上树前,利用粘性载体与高效氯氰菊酯、灭扫利、速灭杀丁等触杀性杀虫剂,制成毒胶,在

1.0m~1.3m处喷涂闭合环。

6.3

灯光诱杀

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按照LY/T1915执行。

3

DB22/T2179—2014

AA

A

(资料性附录)

花布灯蛾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

A.1

分布

花布灯蛾在吉林省主要分布东部地区。主要危害麻栎、栓皮栎、板栗、辽东栎、槲栎、槲树、蒙古

栎、枹栎等。是柞蚕场主要害虫,还可导致栎树减产或绝产。以幼虫取食树木的芽苞、叶片,使树木不

能正常发芽、抽叶,局部枝条失水、干枯,严重影响树木生长,连年危害,有可能导致部分幼树死亡。

春季由于芽苞被取食,发叶严重推迟,远看树木呈大片枯死状;秋季由于取食叶肉,叶脉遗留,远看呈

白花花一片。

A.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mm,翅展28~38mm。体橙黄色,前翅黄色,翅上有6条黑线,自后角区域略成放射状

向前缘伸出,近翅基的两条呈“V”形,其外侧的一条位于中室,较短;在外缘的后半部,有朱红色的

斑纹2组,每组分出2支伸向基;靠后角沿外缘处有方形小黑斑3个。后翅为橙黄色。密厚的粉红色绒毛

分布于雌蛾腹端。卵:淡黄色,圆形略扁,卵粒排列整齐,呈块状,粉红色绒毛覆盖于卵块表面。幼虫:

体长30~35mm。头部黑色,前胸背板呈黑褐色,被黄白色细线分成4片。胸、腹部呈灰黄色,各节生有

数根白色长毛,有深褐色纵线13条,臀板及腹足基部均为黑褐色。蛹:略呈纺锤形,茶褐色,长约10mm,

腹部末一节有一圈齿状突起。茧深黄色。

该虫在吉林省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地面处结虫包潜伏包内

文档评论(0)

wlj2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