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NUMPAGES31
热点猜押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押题热点+押题预测)
一、中国古代农业政策与乡村振兴的历史延续性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农业政策
核心考点:商周井田制→北魏均田制→唐朝租庸调制→明清“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命题角度:对比古代土地政策与乡村振兴中的“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核心考点:历代王朝如何通过农业税、水利工程(如都江堰、漕运)稳定农业生产?
命题角度:分析古代“重农”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异同。
二、近现代中国农村变革(土地政策调整)
1、近代农村危机(1840-1949)
核心考点:晚清“摊丁入亩”崩溃→民国时期农村经济破产(《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谷贱伤农”)
命题角度:近代中国农村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比。
2、中共土地政策演变(1927-至今)
核心考点: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区土改(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土地改革法》→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25乡村振兴
命题角度:中共如何通过土地政策调整推动农村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转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核心考点: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2006年取消农业税
命题角度: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2、乡镇企业崛起(1980s-1990s)
核心考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vs.当前农村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电商助农)
命题角度:比较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与现代乡村产业的异同。
四、21世纪乡村振兴战略(2017-2025)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2020-2025)
核心考点:2020年全面脱贫→2025年乡村振兴深化(防止返贫、产业扶持)
命题角度:乡村振兴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现代农业科技与智慧农业
核心考点:袁隆平杂交水稻→数字农业(无人机播种、智能温室)
命题角度:科技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一、中国古代农业政策与乡村振兴的历史延续性
1.(2025·陕西·模拟预测)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中载:“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坩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憔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他所描绘的治家场景,展现了(???)
A.均田制时代的家庭生产生活状态 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C.北民南迁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D.小农经济生产的富足
【答案】A
【详解】据本题正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齐(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描述了家庭通过种植庄稼、桑麻,饲养鸡豚等家畜,以及经营园场来满足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需求,这体现了均田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生活状态。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前期,A项正确;儒学在基层社会的渗透表现在教育、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等方面。材料中并未提及儒学相关内容,无法体现儒学向基层渗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北民南迁以及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描述,主要是在讲家庭内部的生产生活,与北民南迁无关,排除C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但富足一词表述程度失当,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5·黑龙江吉林·二模)在井田制、均田制等“份地制”下,政府不向各户或各丁发放纳税通知。但唐中后期,政府会预先下发纳税通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榜示”,在此榜上明细各户交纳赋役的数目;另一种是向各户或各役发放的“纳税通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租佃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赋役制度进行较全面的改革
C.各户不明确应纳赋役的数目 D.统一的户籍和地籍制度出台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政府不向各户或各丁发放纳税通知。但唐中后期,政府会预先下发纳税通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榜示’,在此榜上明细各户交纳赋役的数目”结合所学可知,唐中后期(如两税法改革)确实对赋役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按户或按资产征税。发放纳税通知是改革的一部分,体现了征收方式的规范化和透明化。符合题意,B项正确;租佃经济与题干无关。题干讨论的是赋税征收方式的变化,而非生产组织形式,排除A项;题干明确提到“明细各户交纳赋役的数目”,说明各户是明确赋役数目的,排除C项;户籍和地籍制度是征税的基础,但题干强调的是“通知”环节,而非户籍或地籍本身。这一选项过度引申,未直接体现题干的核心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5·天津河西·一模)794年,唐朝宰相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的“论兼并之家私敛重于公税”中指出:“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农夫之所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建议)凡所占田,约为条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教学解读)-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单元教学解读(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解读)-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单元解读(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教学解读)-高一化学单元教学解读(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 区域地理 第二节 东亚与日本(第二课时)-2025-2026学年高中区域地理精讲课件.pptx
- 区域地理 第二节 东亚与日本(第一课时)-2025-2026学年高中区域地理精讲课件.pptx
- 区域地理 第三节 中亚(第二课时)-2025-2026学年高中区域地理精讲课件.pptx
- 区域地理 第三节 中亚(第一课时)-2025-2026学年高中区域地理精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