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脑和脊髓的传导道;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由数个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而成的神经元链,为机体完成复杂反射活动的根底。人类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痛温觉、本体感觉、触压觉
感觉传导通路视觉、听觉、平衡觉、嗅味觉
内脏感觉
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锥体束
运动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
锥体外束;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同侧后索中上行。其中来自第5胸节段以下的纤维在后索内形成薄束;来自第5胸节段以上的纤维在薄束的外侧形成楔束。故胸4以下的后索中只有薄束,而胸4以上的后索中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束。两束向上升到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的细胞。它们发出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管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者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经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细胞。他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中还有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的纤维。其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联系皮肤的触觉感受器。;;脊髓受损:患者闭眼时不能确定同侧各关节的位置状态和运动方向及皮肤的两点距离。
内侧丘系及以上受损:对侧功能障碍。;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即中间带和后角,它们发出纤维分别组成脊髓小脑前、后束上升至脑干。后束经小脑下脚到小脑,前束经前髓帆和小脑上脚到小脑,止于旧小脑皮质。小脑接受冲动后,反射性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其姿势和平衡。;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全身皮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压觉的通路。
依其传导部位的不同分为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通路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至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再进入灰质后角,止于后角细胞。;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此细胞发出纤维,经中央管前方的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其中一局部纤维进入外侧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度觉。另一局部纤维进入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两束向上经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细胞。它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脊髓平面损伤:对侧1~2阶段以下痛温感觉消失
脊髓以上损伤:整个对侧躯干及肢体痛温感觉消失;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的细胞。它们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在脊髓丘系的内侧上升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髓束核同时还发纤维至面神经核,参与完成角膜反射。
;;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细胞。它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三叉丘系或以上局部受损:对侧头面部痛温触觉障碍
三叉丘系以下受损:同侧痛温触觉障碍;浅、深感觉的小结:
1.抓住三个共同点A.都具三级神经元,其中1、3级位置相同。B.交叉传递左至右半球,右至左半球。C.都经过内囊后脚。
2.注意三个区别A.传导性质不同,浅、深感觉。B.在脊髓内的位置不同(侧束和后束)。C.交叉位置不同〔延髓和脊髓〕。
3.分辩三种情况A.左侧内囊后脚损伤。B.左侧颈5横断损伤。C.左侧坐骨神经切断损伤。;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作不完全的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相互交叉,而来自颞侧半的不交叉,走在同侧。因此左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纤维绕过大脑脚,多数纤维终于外侧膝状体。由外侧膝状体细胞发轴突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脚投射到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即视觉中枢。一侧视觉中枢因接受两眼同侧半视网膜的神经冲动,从而与两眼的对侧半视野相关。;眼球驱光装置将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鼻侧半视网膜,将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引起不同视野缺损:;1.视神经损伤
2.视束或视辐射或视觉皮质损伤
3.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
4.视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开专65路.ppt
- 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财务费用管理制度正式版.docx
- 普发真空规PKR360/PKR360C/PKR361/PKR361C/IKR360/IKR360C/IKR361//IKR361C操作指南.pdf
- 《秦腔》PPT优质课件.pptx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高段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pdf
- 超星尔雅学习通《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同济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docx
- NB∕T 47013.1-2015_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VIP
- 2025届高考课本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知识梳理.pdf VIP
-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 非洲手鼓经典自学教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