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知识点】千万工程
一、内涵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
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
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从“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
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
受程度推进工作。既着眼于现实的和潜在的,又考虑到整体的和局部的,推动协调发展、扬长补短。
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
2.坚持统筹推进
“千万工程”是以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与乡村、硬件与软件、技术与设施、观念与机制等多方面。把改善村容村貌与
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把村庄规划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
来,向农村公共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等领域拓展。“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
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齐头并进。
3.坚持绿色发展
把人居环境整治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通过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
农村美的有效路径。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在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展绿色产业。
4.坚持人民至上
“千万工程”站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立场,维护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
利、强化民管。实施初始就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通过“以点带面、
典型示范”,重点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整治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
农药和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2.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
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国
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林草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发展壮大农村新
型集体经济。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以优美的生态环
境、便捷的营商环境、成熟的政策环境,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新业态,
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协同共进。
3.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农
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种养有机结
合的绿色循环农业,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无废乡村”建设,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市场消费等全过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高级农业经济-第1章1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乡
村文化设施建设,有力有效保护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农耕风俗等文化遗产,弘扬生态文
化。
5.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推动乡镇赋
权扩能。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
6.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
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加快
形成工农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跨学科实践: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课件.pptx
- ECAM23.420.SB ECAM23.420.SW Chinese manual德隆全自动咖啡机说明书.pdf
- 2025年春新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8.2 俄罗斯(第1课时).pptx
-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精选文档】.pdf
- 棉花叶面肥的选择与使用.pptx
-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表.pdf
- 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方案.doc VIP
- 2025年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精心编辑).pdf
- 食品配送售后服务承诺.docx VIP
-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