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知识点】粮食安全战略
一、粮食安全战略的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面临着来自耕地资源、淡水资源
以及劳动力资源这三大农业生产约束性条件的制约。
1.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目标和范围的变化
(1)从保障目标来看,由注重“数量”向兼顾“数量、效益、品质”转变。随着粮食产量不断
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粮食质量安全也被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2008年,《中共中
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发展现
代农业。在产量和效益之外,品质也得到了同样的重视。
(2)从保障范围来看,由“全面增产”向“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转变。为充分保障
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
战略。目前,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象。
2.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方式和实施路径的变化
(1)从实施方式来看,实现了由以计划手段为主向以市场手段为主转变。
(2)从实施路径来看,由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转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此
过程中经历了净出口、净出口和净进口交叉互现、净进口三个阶段。
阶段时间表现
以粮食出口为主,国内市场肩负着实现粮食自给和支持工业
净出口阶段1950—1960年
化发展的重任。
净出口和净进口交叉
1961—2002年被动式参与国际市场增加粮食供给。
互现阶段
主动利用国际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切实掌握粮食安全战略主
净进口阶段2003年至今
动权。
3.粮食安全保护主体的变化
21世纪以来,在农村有效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有效
地整合了零散的农业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的规模化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目标和保障范围、实施方式和实施路径以及保障主体的变化推动粮食安全
战略的步步演变,这些变化中体现的粮食安全战略思想是不变的,即“提产能、促平衡、保安全”。
二、粮食安全战略要点
1.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总方针
(1)出于战略考虑。不能受制于人,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
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2)出于贸易考虑。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贸易量年均为2.5亿至3亿吨,不到我国粮食
消费量的一半。
(3)出于外交考虑。我国进口粮食具有“大国效应”,一旦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势必引
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不仅要付出髙昂代价,而且会影响我国与一些缺粮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4)出于国内考虑。过多进口粮食,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和就业。另外,我国小麦、稻谷、玉
米的单产水平与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粮食增产仍有较大潜力。
2.坚持不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藏粮于地。前提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同时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
田建设。
高级农业经济-第1章1
(2)藏粮于技。中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良法,
靠科技进步。今后仍然要坚持走科技兴农、内涵发展的路线。
(3)优化区域布局。不同农产品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3.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收益。
(1)降成本。通过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实施高效节水及高标准农田建
设工程,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调整完善粮食价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