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名言名句。
2.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学习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发法及作用。
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2.揣摩字词,体会文章的语言准确,逻辑严密。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本文作者顾颉刚的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回顾《穿井得一人》故事:“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
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那么传说和真相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文本知识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为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预习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
2.指名学生读出、区分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师提示: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要求在课文中找。
(学生自主寻找,然后回答。)
教师提示: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学生:中心论点是“学则须疑”。
教师:那么,分论点呢?
教师提示:文章的一个过渡句。
学生: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学生仔细阅读本文,分析回答。)
教师提示:文章开篇引用这样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名言: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生总结:引用名言,提出观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教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结合句义来分析,看看论点与引用学者的名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示例: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更有说服力。
教师补充: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精段品读35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教师提示:先分析各段内容,再划层次。
示例: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2)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教师提示:文章中找出原句。
学生: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3)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跳读课文,明确论证方法)
教师提示:答题思路:判断方法→找准论点→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示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4.精段品读6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
学生: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教师提示:哪句总结上文,哪句引出下文。
(2)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示例: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5.归纳论证方法的答题步骤
6.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教师提示:同学们,我们应该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去分析能否前后对换。
示例: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教师:同学们齐读上面的文字,然后讨论思考、分析回答。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们怎么看?
(学生分析,然后回答。)
学生:不绝对。凡是称得上学问家的,都具备怀疑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也成不了学问家。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学生分析语境,整体分析回答。)
示例:顺序不能调整。因为这四个“常常……”是“一切学问家”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垫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 读后续写--从职场菜鸟到蜕变达人餐厅工作的逆袭讲义-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docx
- 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练习第14课新航路的开辟.doc
- 读后续写--冷漠与善良的交锋公园长椅上的一课讲义-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docx
- 第4课《孙权劝学(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讲义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应用文写作发言稿--践行绿色生活守护美丽星球讲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英语试题.docx
- 第十九课巧妙化解冲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docx
- 34透镜的应用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
- 2025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四模(5月)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 合伙协议书范本(普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