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古诗文一轮课本复习回归:《石钟山记》.pptx

高考古诗文一轮课本复习回归:《石钟山记》.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石钟山: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苏轼宋神宗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

一、通假字2、南声函胡,北音清越通“叩”,敲打通“叩”,敲打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暮”,晚上4、至莫夜月明通“含糊”,重浊而模糊1、扣而聆之

二、文言句式1、得双石于潭上2、石之铿然有声者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5、而大声发于水上状语后置(于潭上得双石)判断句状语后置(而大声于水上发)定语后置(铿然有声之石)状语后置(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

二、文言句式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7、古之人不余欺也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9、余是以记之判断句宾语前置(不欺余)省略句(省略句介词“于”)判断句宾语前置(以是)

三、词类活用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2、微风鼓浪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4、而此独以钟名在下面(名作状)命名(名作动)振动、鼓动(名作动)使……发出声响(使动)

三、词类活用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6、事不目见耳闻用眼睛,用耳朵(名作状)乘船(名作状)在夜里,在晚上(名作状)7、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四、古今异义1、余方心动欲还2、空中而多窍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今义:天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

四、古今异义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4、自以为得其实今义:实际上古义:船工今义:水军古义:那事情的真相

五、一词多义1、鼓噌吰如钟鼓不绝微风鼓浪至莫夜月明(鼓声,名词)(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振动,鼓动,动词)故莫能知(没有人,代词)2、莫

五、一词多义4、余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余尤疑之(我,代词)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3、自

5、博水石相搏森然欲搏人得双石于谭上(撞击,拍,动词)(得到,找到,动词)(扑向,抓,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6、得五、一词多义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留。动词)使人遗赵王书(送给。动词)是说也,人常疑之 所在皆是也(这样。代词)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副词)始舍于其址(当初。副词)始是(这。代词)遗

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扣而聆之(表承接)7、而五、一词多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

石钟山记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郦、李)表示怀疑。通过实地考察去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事实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不能凭主观臆断去推断它的有无。议论为主,提出问题集中议论,抒发感想叙议结合,解决问题疑探叹第二部分(2):游历:解疑。第一部分(1):游因:质疑。第三部分(3):游感:总评。一篇带有考察性质的游记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文章主旨

1.语言精练,描述生动,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2.结构独特,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全文以“质疑——解疑——说疑”为线索展开,首尾呼应,逻辑严密,达到情与景,事与理的浑然融合。艺术特色

《石钟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山水游记散文,始于魏晋。到了唐代,经过元结、柳宗元等人的创作实践,山水游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代说理之风大盛,以记游为议论,在叙述中说明事理,形成了山水游记的新风格。文体特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