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祝福》中祥林嫂死因再探——解读“无聊生者”和“厌见者”
◎安徽/谷兴云
祥林嫂“怎么死的?”——这是《祝福》中叙述者“我”提出的问题。小说开头部分,“我”听短工说祥林嫂“老了”(即“死了”),随即问“什么时候死的?”紧接着追问“怎么死的?”可见“我”心情之迫切,急于了解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实,这也是《祝福》阅读和教学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文本,短工对“我”的追问,回答道:“还不是穷死的”。“我”对此并不认同,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其结论是:“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所谓“无聊生者”,就是“百无聊赖的祥林嫂”,指祥林嫂无法生存,活不下去。
祥林嫂的一生,从开始就是不幸的:出生在贫瘠山村(卫家山)的穷苦人家,因养不起而做了等郎媳(童养媳)。自小到婆婆家,日子也不好过(仅以“打柴为生”),而且面对的是严厉的婆婆、比她小十岁的祥林、小叔子,一老二小都归她伺候。当牛做马,挨打受骂,泪水只能咽到肚里。苦熬到祥林十五六岁,两人终于成了亲,竟承受一场意外打击,“春天没了丈夫”。婆婆不顾祥林嫂丧夫之痛,以大价钱把她卖进深山,只为给小儿子娶亲。
祥林嫂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山村——无论是卫家山,还是贺家墺,却都不能容留她。山村女人祥林嫂,竟成为山村的“无聊生者”。在哪里可以活下去呢?
祥林嫂唯一的出路在鲁镇。比如,卫家山的邻居卫老婆子,到鲁镇就过得不错。但祥林嫂不是卫老婆子,她没有那样的运气,相反,她在鲁镇,是人见人厌的山里穷女人。
最讨厌祥林嫂的是鲁四老爷。他从一开始就对祥林嫂很厌恶。那时,祥林嫂逃离卫家山,到鲁镇求卫老婆子荐地方,走进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第一眼就发现,来人“头上扎着白头绳”,立即“皱了皱眉”,以示“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因为祥林嫂模样周正,手脚壮大,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被四婶看好而留下了,鲁四老爷也没有反对——毕竟家里正急需女工。
祥林嫂第一次来做工,鲁四老爷虽厌恶她是寡妇,只是“皱了皱眉”,第二次就变本加厉了。这时的祥林嫂,是再嫁再寡的灾星,鲁四老爷除了“照例皱过眉”,又对祥林嫂施加了限制:他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就是说,祥林嫂因再嫁而“败坏风俗”,已经沦为低贱的女人,祭祀时如用她沾手,有辱死去的祖宗。
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这是说,祥林嫂临死又犯一宗大罪,冒犯福神,破坏庆典气氛。所以,鲁四老爷极度痛恨她,咒骂她是“谬种”。
对于祥林嫂在鲁镇,柳妈也是“厌见者”。相比于鲁四老爷,柳妈的“厌见”情况不同。
柳妈讨厌祥林嫂,是由祥林嫂一句“唉唉,我真傻”引起的。她听到后的应对是:“‘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进而数落、斥责祥林嫂:
柳妈这是宣示,祥林嫂在人世间犯罪,在阴间还要受惩罚:“把你锯开来”。祥林嫂因此而“显出恐怖的神色来”。柳妈又说:“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祥林嫂听信柳妈的话,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却不能赎罪,四婶依然制止她沾手祭祀:“你放着罢,祥林嫂!”。
在鲁镇,对祥林嫂的“厌见者”,不止鲁四老爷和柳妈——他们是代表性个体人物,此外,还有群体人物:鲁镇人,“全镇的人们”。
鲁镇人仰望着鲁四老爷,关注他家的事,唯他的马首是瞻。比如,祥林嫂首次到鲁四老爷家,整天干活,似乎闲着就无聊,“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因而被主人认可。鲁镇人怎么评价呢?“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这是鲁镇人最初对祥林嫂的看法,肯定她干活好,虽然和祥林嫂没有交集,但对情况有所了解。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因其再嫁再寡的缘故,鲁镇人态度一变,对她“冷冷的了”。这一次,她因哭诉阿毛的故事,而与镇上的男人和女人有了广泛接触。后来,禁不住她反复诉说失子之痛,鲁镇人的态度变化更大了:“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他们或者打断她,掉头走开,或者似笑非笑地重复她的话:“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祥林嫂哪里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正因为,“阿毛的故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