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言语形式及其意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兰诗》的言语形式及其意蕴

摘要:关于《木兰诗》的教学重点,除了在情节内容层面分析人物形象外,还需要抓住文本言语形式的特点,通过品析诗中的关键字、双音叠词、复叠句式和整体风格,引导学生进行由“言”到“意”的理解,从而把握木兰形象及诗歌情感。

《木兰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选文,作为一首叙事长诗,理解木兰形象是教学的重点。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教师设计了“说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英雄”的主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了木兰孝顺、恋家、爱美的形象特点。从表面看来,学生结合情节内容发言,课堂参与度高,但因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言语内核进行有质量的品读,学生没有读出诗歌独特的韵致,整节课只在情节层面泛泛而谈,而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

在语文学习中,情节内容固然重要,但言语形式是形成文本言说风格与特质的关键,大致体现在遣词造句、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言风格、谋篇布局等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木兰诗》的字里行间,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的高妙。本文拟从叙述人称、特色词语、典型句式、篇章风格等“有意味的形式”入手,探讨《木兰诗》的言语形式及其意蕴。

一、第一人称“我”

《木兰诗》以木兰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由此成为封建社会里难得的女英雄形象。木兰的形象是健康明朗的,这种风采首先体现为她身上丝毫没有因受男权社会压制而带来的地位与处境的卑微感,诗人用鲜明跳脱的第一人称“我”来表现木兰对女性身份的自豪。

二、特色双音叠词

《木兰诗》多处使用双音叠词,既有拟声也有摹状,使描绘的场面或事物更加形象,使木兰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也使语言形式整饬,音律和谐,更增添了全诗的艺术魅力。

诗中的双音叠词巧妙地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极度忧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篇即是木兰边织布边叹息的场景。“唧唧”摹擬人物的叹息声,两个叠声词“唧唧”连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得知老父亲即将从军后,对父亲的担心、忧虑以及内心的波澜起伏。诗人似乎觉得两个叠声词分量不够重,又加上“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两句再作阐释,烘托了木兰此刻凝重的心情。木兰叹息是因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双音叠词“卷卷”映照数量词“十二卷”和“大点兵”的“大”,极力渲染局势的严峻、征兵的紧急和父亲从军的必然,而家中没有男丁,无人替父亲分忧,木兰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才会重重叹息。

双音叠词还传达了木兰对父母的无尽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溅溅”和“啾啾”两个拟声词与前文的“唧唧”相似,都属于开口较小的齐齿呼,发音不那么响亮昂扬,在表达效果上,不会让我们联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势与咆哮场面,也完全不同于战场上杀声阵阵、战马嘶鸣带来的悲壮残酷,读来有凄切清苦之感,好像黄河水也与木兰心有戚戚,因她对父母的强烈思念而沉郁呜咽,好像胡马也因这一切而黯然伤感,叫声低沉含悲。拟声叠词的音韵效果很好地烘托了木兰的内心情感。

三、典型复叠句式

《木兰诗》多处将同一个字词或短语重复运用,以复叠句式来叙述场景和描述行为情态,突出了木兰的情感,也显示出女性言说的话语风格,以及鲜明的民歌特色。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四句诗句式结构两两相同,“思”和“忆”同义,亲人一再追问木兰“你在想什么呢?”木兰一再掩饰地回答“我没想什么”,呈现出木兰与亲人之间的极具现场感的反复问答的过程。我们可以读出木兰因父亲将要从军参战而满面愁云、忧心忡忡、焦虑不已,也可以读出父母对女儿的关切与疼爱。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每句诗一个“买”字,何其繁复!这不仅突出了木兰出征前的忙碌,也反衬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但诗人写这一切却不是为了揭露战争的残酷。紧接着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其中“旦辞”“暮宿”“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复叠出现,虽然突出了军情紧急、行军之苦,但其表意的侧重点在于木兰离家越行越远,她对父母的思念和父母对木兰的牵挂就越来越深,再以黄河流水的“溅溅”声与燕山胡骑的“啾啾”声进行烘托,更觉凄凉惆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三个“闻”字写出了一家人只是听到消息,就已忙碌开来,老父老母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兴奋地梳妆打扮,弟弟更是杀猪宰羊要庆贺一番,生动地呈现了全家人的喜悦、激动和热切。这三幅画面不在于表现木兰衣锦还乡的荣耀与风光,而是突出一家人相亲相爱和幸福团圆的可贵,也让木兰拒绝“赏赐百千强”和“不用尚书郎”的行为显得顺理成章。

复叠句式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呈现女性情感的细腻,其口语化表达、反复回环的特点,符合一般意义上女性

文档评论(0)

ZC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