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的“嗝嗝”学生
起·“我可以坐在最后面”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琳。一个黑黢黢又胖乎乎的女孩子,身高一米六七,走起路来仿佛带着野蛮的风。报到那天,她就这样略带侵略性地走向我,却轻声细语地说:“老师,我会发出怪声,我会打扰到其他同学,您可以把我的座位放在最后面的。”刚说完,小琳的脸颊绯红,右脸不受控制地急促抽搐了几下。她习惯性地用手拍打自己的下巴和脸。
我这才意识到,这孩子,得病了。我镇定下来,没有接她的话,而是讲了一个毕业学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学霸,他也会打嗝,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育跟不上快速发育的大脑,他还代表高中学校参加了全国的创客比赛呢!小琳!你一样优秀,不必自卑。
报到日那天,她跑遍了所有任课老师的办公室,自责地像陈述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她的举动,让我的心揪了起来!这是一种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的病症,名为图雷特氏综合征。长期服药,造成她身体肥胖臃肿,但依旧无法改变不自主的肌肉抽动,甚至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还会敲桌大叫,后期病情恶化几率极高。
妈妈哭着向我诉说小琳儿时被歧视、被嘲笑的诸多遭遇。难以想象,小琳有多少次遭受到不善的眼光,有过多少次背过身去的克制。
无法想象未来三年的课堂,我的班里总会有一个声音,如平地惊雷一般打破教室的宁静。我担忧其他同学的嘲讽,担忧其他家长的投诉,担忧任课老师的抱怨,我更担忧在重重有色眼光的包围下,小琳的心灵再次遭受重创。
那一夜,我几乎无法合眼,我联系了班主任前辈们,并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连夜看完印度电影《我的嗝嗝老师》,哭得稀里哗啦。但逐渐有了方向……
承·“你是我们的天使”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
环顾空荡荡的教室,我告诉自己:小琳需要被平等对待。为此,我提前了小组合作制的启动时间。等同学们基本到齐,我以“缘来是你”为题,将我们的相遇,比喻成一场不期而遇之约;将三年的同行,比喻成携手同行的雁阵齐飞。然后我拿出手中提前做好的签,让大家用最公平的形式——抓阄来决定“雁阵”的分配。我留意到小琳被分入了第六雁阵,并如我所愿地分坐在了一堆同伴的包围中。
在调换好八大雁阵的座位后,我站立在讲台前,郑重其事地说:“雁阵之所以能飞行几千公里,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并合力致远。现在你们有了自己的团队,就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友爱相处。现在我们班就面临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解决。”大家都好奇问是什么事。刚刚分组时,小琳不可控地发出过多次打嗝声,也有许多人察觉。我接着说:“小琳同学非常善良,她怕打嗝声影响到族员和其他同学,自愿想坐到后面去,脱离雁阵,你们觉得好吗?”我把决定权交给同学们,又学霸学长的故事和他们说了一遍。不出所料,孩子们一致摇头,还有同学举荐她做“班级小医倌”!我清楚地记得,她当场就哭了,给大家鞠了一躬,说愿意担任。孩子们都接纳了她,但我心里的石头还悬在半空。
我将家长会提前到第一周。那晚,我早早地坐在讲台。家长们激动地向我问好,我始终低头看书,为接下来的教育埋下伏笔。之后我才站起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而我们班有一位特别的天使。她是来拯救我们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但如果上课专心听讲,达到浮流状态,外界的杂音是可以被屏蔽的,正如你们刚才进教室,专注看书的我。也请家长原谅我刚才的不礼貌!”直到毕业,都没有一个家长反映过小琳的打嗝声。
小组团建时,小琳奋勇当先,赢得组员一致好评;在考前的清晨,小琳早早地来到教室,在门口张贴她誊抄的励志金句;初二成人礼时,小琳也用她娟秀洒脱的字迹,为每个人的扇面撰写汉字……小琳用自己的暖心举动成了我们班的正能量天使,她说这是她感谢同学们的方式。
转·“向着目的地奔忙”
但是,包裹着甜蜜的小琳,让我不由得心生担忧:离开这里,去往高中或更远的她,会不会因为落差而适得其反?我现在对她的保护会不会反而变为一种“不公平”对待?
我要教会她的是什么?——是面对流言蜚语的勇气,是悦纳自己不足的豁达,更是专注于内心理想的坚定。我更希望她在人群中,是个不起眼的普通人。
校内校外,我慢慢弱化对她过度的关注,让她和寻常人一样生活,并鼓励她走出舒适圈:班委们去慰问学弟学妹,她也尝试去;文艺汇演上表演节目,她也报名参加;志愿者们去社群做做义工,她也品味着奉献的价值……这种适度的“放手”,一直持续得挺好,直到……
那次,我和十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做高铁站的小引导员。她强忍着泪水站在岗位上,直到列车呼啸而去,才蹲坐在我身边哭诉道:刚刚几位乘客不仅对她指指点点,甚至说了难听的话让她很难堪。我看着她被欺负却强忍着的样子,抚摸着她的背,鼓励道:“你做得很好!坚守了职责,是称职的工作人员,真为你骄傲!”
那一天,我和她沿着时而空旷、时而拥挤的候车点来回踱步,我们逐渐达成共识:人就如这列车,它就沿着既定轨道向前行驶,不会因为某几个人的迟到而停歇,也不会因为上行下行旅人的摩擦而改变。我们也要向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