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商鞅见秦孝公孟子见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8课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法律: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目的是防范与惩处,具有强制约束力;教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强调道德感召自律。
一、礼法之争——重法轻礼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德治思想的渊源法治思想的渊源春秋战国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子产“铸刑书”叔向、孔子……作为当时博古通今、“知礼”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坚持不公布刑书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避免民众知道有刑书,因为知晓之后就会以此为据,而据理力争,不再对贵族保持原先的尊敬,削弱尊贵们其原有的尊贵地位。……借以维护“贵贱不愆”的传统秩序。——魏晓立《先秦时期“议事以制不为刑辟”问题研究》商鞅、韩非子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者子产把《刑书》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郑人铸刑书”引起礼法之争
一、礼法之争——重法轻礼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春秋战国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子产“铸刑书”商鞅、韩非法治实质: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社会转型的时代下,寻求治国方式之争。对立观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先秦法家法治思想人性观治理观性本善性本恶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实行仁政,轻徭薄赋以民为本,周礼教化以法治国,法术势驭下赏罚分明,法不阿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重教化重民本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重赏罚重君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儒家:以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法家: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君主专制的愿望。有积极意义符合时代需要
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朝廷还颁布了令秦朝汉朝汉承秦律,制定《九章律》“霸王道杂之”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二、礼法融合——律令儒家化《中外历史纲要》上P20思考:出土简牍的价值?《二年律令》突出特点及原因?妻悍而夫殴笞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终身为官府服役)。子贼杀伤父母,奴婢贼杀伤主、主父母妻子,皆枭其首市。父母殴笞子及奴婢,子及奴婢以殴笞辜死,令赎死(交纳钱物而免除死罪)。——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妻悍,夫殴治之,决其耳,若折肢指、肤体,问夫何论?当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殴大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强制服役无期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父母擅杀子,黥为城旦舂。人奴擅杀子,城旦黥之,畀主。——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西汉以经注律二、礼法融合——律令儒家化思考:律令儒家化趋势出现的趋势及表现、原因(案情回放)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思考:指出董仲舒判案的依据和结果。这表明汉代法律实践有何特点?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经决狱”。法律儒家化的开始。“原心定罪”
西汉魏晋唐朝以经注律引经入律礼法结合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谓非缘坐之罪及谋叛以上而故告者。议曰: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争,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注云:“谓非缘坐之罪”缘坐谓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告亦无罪。——《唐律疏议》二、礼法融合——律令儒家化魏晋时期法律的制定与阐释也是以保障门阀士族集团的利益为根本指导思想......直接参与了晋律制定的杜预强调“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所谓“名分”就是儒家提倡的“尊卑等级、三纲五常”,这成为杜预修律、注律过程中的根本指导思想。——曹大为《中国大通史》第8卷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重孝)引礼入律,用儒家思想指导立法思考:律令儒家化趋势出现的趋势及表现、原因
春秋战国秦朝清朝汉朝魏晋唐朝宋朝元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八课-请你信任我-课件-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川教版).pptx
- Unit 3 大单元 说教材 课件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pptx
- 第二单元第3课时 认识100(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2024).pptx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