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室江山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课程标准

壹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一、汉家初定汉室初定,交到统治者手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思考点“汉初,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多年战乱,百废待兴经济凋敝,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直面汉初惨痛的现实秦亡于暴政,横征暴敛,严苛刑罚,激化社会矛盾,农民起义频发。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急需发展经济,安定民心。

一、汉家初定1、背景(1)吸收秦亡的教训(2)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2、治国方略(1)吸收秦亡教训,尊奉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解读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什么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来自于道家无为≠无所作为无为=不妄为=顺天而为,施行仁政,以民为本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如何实施?避免战争、回归田亩、稳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等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无为而治效果如何?(积极+消极)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积极:经济得到恢复,带来“文景之治”。无为无不为政府的无为也带来一定的隐患消极:匈奴屡犯边境,威胁汉室稳定。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诸侯势力膨胀,引发七国之乱;诸侯+地主+匈奴一、汉家初定——西汉立国之初的治国方略

一、汉家初定——西汉立国之初的治国方略2、治国方略(1)吸收秦亡教训,尊奉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2)汉承秦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后被平定)。汉初为何推行郡国并行制?思考点“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汉书》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国则由诸侯管辖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不满说)“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以万计。丞相擅权诸侯势大豪强膨胀富贾不仁思想不一匈奴犯境汉武帝继位时面临的问题:

西汉强盛二

二、汉武盛世(1)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王国越分越小削弱诸侯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二、汉武盛世——汉武帝时期治国方略的转变(1)政治上:②设立中朝,架空宰相权力,加强皇权皇帝加强皇权尚书令侍中给事中中朝决策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外朝执行削弱相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从无为到有为

二、汉武盛世(1)政治上:③选官制度——张三因孝顺母亲美名远扬,被地方官员举荐给中央。地方举荐参加由中央组织的考核(策问)中央考核你认为察举制有何优缺点?思考点优点:提高官员素质,相对于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是一大进步。缺点:地方举荐易造成徇私舞弊行为,助长官僚集团、门阀士族的兴起,威胁中央统治。“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白寒素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察举制,举荐孝廉(“孝顺”、“廉洁”)

二、汉武盛世——汉武帝时期治国方略的转变(1)政治上:④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任用酷吏,打击地方不法行为分天下为13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你能说出刺史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吗?思考点特点:刺史位卑权重作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吏治清明。中央特派员给皇帝打小报告职位不高

二、汉武盛世——汉武帝时期治国方略的转变1、表现(2)经济上: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汉初民间可自行铸币汉五铢秦半两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糶,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放开铸币权引发政治混乱和通货膨胀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