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清官廉史及家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民之命比天大——朱彩

朱彩,字莱襦,号瞿亭,高唐人。

朱彩是一个清廉有为的官员。他的一生事迹,值得好好地书写。

他是康熙十二年的进士,担任几年中书舍人后,升为刑部主事。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事关人命。对此,朱彩的认识十分深刻。他常常这样对同官们说:“人命生死在刑官,稍有疏忽,就会让人冤屈,不可不慎!”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遇有案件,他唯事实是取,对涉案之人的背景、身份不闻不问。对犯人家属、亲戚的行贿行为,朱彩冷面相对,拒之门外。他不在家时,家人也像朱彩一样,不客气地把送礼之人推出门外。时间不长,朱彩便赢得了好的官声。朝野一致认为他是有威有能的干练官员,寄予很高的期望。

康熙三十七年,朱彩出任湖广郧阳知府。郧阳是一个地僻民贫、荒瘠非常的地方。朱彩事先得知基本情况后,从家里带去自己日常生活的费用。到任后,朱彩经常豆腐白菜白菜豆腐地饮食。这样的话,一年下来,所需银两极少。他把俸禄慢慢储蓄。他知道,说不定哪一天,积存的银两就会派上用场。

在郧阳,朱彩做了几件好事,让百姓们感恩戴德。

这年,郧阳大旱,田地里颗粒无收。面对饥饿的百姓,朱彩忧心如焚。怎么办呢?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上疏朝廷,请求皇帝下诏赈灾。朱彩听了,轻轻一笑,说等皇帝的诏书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必须马上开仓放粮,进行赈济。

一个属官听了,吓得脸色发黄,说知府大人,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危险了。弄不好,会丢官的。

朱彩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如果因赈灾而获罪,那我心甘情愿。万民之命比天大!我这个知府算得了什么呢?

说完,朱彩下令打开仓库,设立粥厂。朱彩亲自监督,务必让锅内之粥稠而又稠。如果发现有人从中谋私,朱彩便以贪污罪惩治。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赈济,灾民们渡过了难关。

郧阳城北有一个武阳堰,引大河之水后可浇灌万顷良田。但是,由于年久失修,这条大堰废弃了。朱彩带领几个懂水利的人,测量地形、审度地势,决心重新开凿。府里资金不够用的,朱彩便拿出自己的薪俸。工程开始之后,钱还是不宽裕,朱彩又变卖自己的家产,凑成几千两银子,交给府里账房。账房感动地说,知府大人,您拿自己的钱为郧阳办事,我们郧阳人心里过意不去。朱彩说,我是知府,能为郧阳办点事,是应该的。

在朱彩的努力下,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武阳堰的重新开凿顺利竣工。引水那天,郧阳百姓聚集在大堰两边,大喊谢谢知府,谢谢知府!

由于万顷良田得到及时灌溉,粮食丰收,百姓自发地发出动议,为知府立碑,上刻文章,颂扬开凿武阳堰的功德。

朱彩在郧阳做了十三年知府,为当地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康熙四十九年,朱彩在处理政务时突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儒将家风传后世——安跃拔

安跃拔字文华,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于集林庙村人。

1997年,全国第二届讽刺诗研讨会在聊城召开。与会代表游览聊城时,杂文家刘征用相机拍摄下光岳楼上悬挂的“宇宙文衡”四字。他问我这是谁写的,我稍一迟疑,回答是无名氏(此前我曾听人说过此匾的书写者为无名氏)。刘征先生说,即便无名,也比皇帝写得好。他们的字,雍容华贵而已,皇帝嘛。我知道,刘征先生是在把“宇宙文衡”与同在光岳楼上的康熙皇帝写的“神光钟英”进行比较。

稍后几年,我从一则资料上知道,宇宙文衡四字的书写者为安跃拔。这是聊城书家崔鼓源考证出来的。“宇宙文衡”原匾落款为“安跃拔薰沐书”,是说安氏香薰沐浴之后恭敬书写。原匾在“文革”中被毁,后据照片复制。照片中“安跃拔”三字模糊不清,“薰沐”依稀可见;“薰”与“董”字相似,有人便认为是“董沐”所书;这自然是误解。

光岳楼,在古今聊城人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能够在此楼上留下匾额,必须有相当的资格:或者道德高尚,或者才艺非凡。而安跃拔,无疑两方面的资格都有。

清代统治者于马上得天下之后,对武官相当礼敬。钱穆先生说“清代政治,完全是一种军事统制”。这样,如果想建功立业的话,特别是汉人,征战沙场便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子。

安跃拔于康熙五年考中武举,随即,便连年在战场上拚杀。康熙十三年,于荆州、于洞庭,他在如雨的箭镞、石块之中勇猛向前,或于城头捷足先登,或在军前充当先锋,表现出罕见的勇敢。稍后,他在征讨四川的战役中,一鼓作气,直抵重庆城下。这样,安跃拔便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不断地提拔他,先是湖南督标右营游击、后是直隶保定参将,最后是广州潮州府总兵。

1707年,驰骋沙场几十年的安跃拔,因母亲去世而回聊城李海务老家守制。三年里,他读书、练字,一天十几个小时地酣睡。几十年的征战,使得他身心疲惫不堪。他不想再过军旅生活了。三年后,康熙皇帝接见他,好生抚慰。安跃拔以年高体衰为由,请求回乡养老。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朝廷在不断提升安跃拔官职的同时,也给予他一些荣誉: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曾祖母、祖母、母亲均被诰封为荣禄大夫和一品夫人;他的妻子也被诰封为一品夫人。

安跃拔虽然是一员武将,但文化修养却是很高。

文档评论(0)

文心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