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pptxVIP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佛教传入;目录;;◎北周石雕佛立像;;材料2: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极。-------《魏书·释老志》

材料3: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

材料4: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事件的合称。;①积极: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材料:8到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毁灭。但中国恰在7、8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冯天喻《中华文化史》;;明末: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材料1: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鸦片战争后;①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③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运动;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纲要上》知识回顾;阶段;;;类别;谚文,韩国称为韩字(??),北朝???称为朝鲜字(???)。15世纪朝鲜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音文。;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知识回顾:四大发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青蒿素、杂交水稻

国际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P12“思考点”: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中韩端午“申遗”、文化之争;【真题研析】1.(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真题研析】2.(2022·全国·高考真题)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真题研析】3.(2022·全国·高考真题)“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