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古代文论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上)引言1、时间概念两汉文论讲到公元195年,这里从公元196年讲起。这一年是汉末建安元年,进入曹魏时期。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然后是西晋(265-317)、东晋时期(317-420)。从东晋开始,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政治、社会格局。北有北魏(386-534)、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齐(550-577)、北周(557-581)。581年,隋代北周。南朝有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
陈(557-589)。589年隋灭陈。南北朝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共390余年。2、社会思想文化概况(1)南北分裂长达270余年。政权交替相当频繁,南朝除东晋有一百年外,刘宋五十几年,梁、陈四十几年,最短的齐只有二十几年。北朝最长的北魏一百四十几年,最短的东魏十几年,西魏、北周二十几年。(2)思想活跃。汉代确立的儒家正统地位有所动摇,老庄思想受到重视,东汉末年输入的佛教思想颇有影响;但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形态。(3)文学创作兴盛。主要是诗歌创作。文体大备,骈俪文盛行,小说不乏作者。
1古代文论的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与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积累,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兴盛有关,与当时的思想活跃亦有某种联系。2出现了众多专门论文和成体系的著作,比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特别是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另外,通过编选作品以体现文学观点,也是一种文论形式,这主要是萧统所编《文选》。3从内容方面说,继承先秦以来的文学思想,在文学的本原、文学形式、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文学的创作和批评等一系列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3、魏晋南北朝文论的特点
以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为基本构架讲授。文原于道这主要讲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刘勰认为文学本原于道。先说文,再说文原于道。《易传》认为,“物相杂,故曰文”;文有“天文”,“人文”。“天文”,即自然之文;“人文”,即人创之文。王充也有相关思想。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接受了这些看法,并加以具体的发挥。201620154、讲法。1、文
自然之文天地日月之文。刘勰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动植之文。刘勰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从接受方式说,以上都是形文,刘勰还认为有所谓声文。他说: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鍠: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人创之文这是刘勰要主要论述的。他说:“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人创之文。他认为最早的人创之文是八卦易象。他说: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人创之文主要是语言文字作品,即文学。他说:“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暤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辑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针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文原于道老子所说的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自然之文的本原。“道者万物之奥。”本原即根源。刘勰认为文本原于道,意思是文以道为根源。文有自然之文、人创之文,道有道家之道、儒家之道,刘勰认为,老子所说的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自然之文的本原,《周易》所讲的天命意志是人创之文的本原。a、老子认为宇宙的本体是所谓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23456
010304020506道所派生就是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关于老子哲学中“道”和“德”的关系,唐代学者陆德明的解释很好,其《经典释文?老子音义》说:“德者,得也,道生万物,有得有获。”b、刘勰认为自然之文本原于老子所说的宇宙本体之道,他说: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