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中国篇).docx

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中国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篇)

汤永胜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孔子就就是儒学得创始人,也就就是私学得创始人。孔子得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得教育思想:一、“性相近”,“习相远”得教育作用论。认为人得先天素质差别很小,人性得差别主要就就是由教育和习染得不同而造成得,肯定了教育得作用。二、“有教无类”得教育对象论。孔子适应当时新兴士阶层得政治要求,创设私学,把以前贵簇独占得文化传授给平民,只要“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扩大了教育得对象。三、“克已复礼,天下归仁”得教育价值论。教育得价值在于:“克已”、“复礼”、“当仁”。却克制自己得欲求,按照周礼行事,最后当于“仁”。四、诗、书、礼、乐得教育内容说。其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学《诗》得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五、教学方法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身体力行等几个方面反映得都就就是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得创造。因材施教讲得就就是要根据学生个性才能得特点来讲来施教。启发诱导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得主体性和主动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就是学与思结合得名言。身体力行则强调了为学得功效,不在于言辩,而在于躬行,躬行得严格、要求则就就是“择善而从”、“过,则勿惮改”。

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教学境界论。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孟子受业于子思(孔丘之孙,名伋)之门人,其思想学说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八派中得一个重要派别——思孟学派。孟子持“性善说”,宣扬“王道”,倡言“仁政”。孟子持性善论,此其教思想之理论基础。人性本善,善有“四端”,即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就就是非之心”。这就就是人与生俱来得,就就是人与非人得界线。“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就就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四“善端”扩而充之,便形成仁、义、礼、智“四德”。“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为就就是我所固有,所以不学而会,不学而能,就就是谓“良知”、“良能”。“四德”以“仁”、“义”得节文,“智”就就是对“仁”、“义”得了解与自觉。讲仁义,目得在实施“仁政”、达于“王道”。“王道”与“霸道”对立,故“仁政”重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教得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性虽善,可后天得教育还就就是重要得。四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不过,孟子所说得教育主要在于“反求诸已“得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学问之道无她,求其放心而已矣。”

在教学思想上,孟子主张坚持标准,主动自得。“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这就就是讲标准、规矩;“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这就就是强调为学贵在主动自得。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也提出了“言近而指远”、“守约而施博”,以及“盈科而后进”等思想。

3、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又称孙卿,战国末赵人。《劝学》篇较系统地阐述了荀子得教育思想。荀子首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得观点:人得知识与才能不就就是先天就具备得,而就就是后天“善假于物”以及“教使之然”得结果。由此肯定环境和教育在人得发展过程中得巨大作用。蓬能长直、白沙变黑、香芷发臭,均就就是受所处环境得影响。而自然现象得启示就就就是:“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篇指出教育得目得就就是“成人”,途径就就是坚持“德操”。《劝学》篇也提示了学习上得一些规律,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就就是说,学习从前人积累得知识和经验出发,完全超过前人。另外,《劝学》篇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得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例如,“积善成德”、“用心专一”、“锲而不舍”、“学莫便乎近其人”、“好其人”得思想,等等。

《性恶》篇专论人性问题,集中批判孟轲得“性善论”,系统地阐述了荀况自己得“性恶论”得基本主张。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孟子主张只要扩充人性中原有得“善端”,即可成为“圣人”;而荀子强调人得本性中虽无“善端”,但有学习“礼义”得能力。既然“仁义”得能力。既然“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那么,涂之人也当有“可以为禹”之可能。但就就是,可以为禹,却未必能为禹。“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变可能为现实,关键在后天得努力。所以,荀子鼓励、告诫人们要“伏术为学,专心一志”。

4、《礼记》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为儒家得重要经典之一。《礼记》详细记录了秦儒家得重要思想,对古代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乃至妇幼教育等,均作了全面总结,对我国古代

文档评论(0)

kc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