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科学咨询第11期(总第833期)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肖志余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为了应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为工程技
术教学改革和工科类学科建设指出了方向。基于新工科“工程范式”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我校模具专业紧跟行业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并对近
三年模具专业人才能力需求调研数据进行解析,明确新工科背景下人才能力需求特征;确定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
革思路,对我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构;最后总结实践探究成果,以期为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途径。
关键词:新工科,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积极推动新工科
基金项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建设时陆续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
研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知》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
研究(SEC2023005)。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旨在积极应对由人工
作者简介: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所推动的新型技术革命和
肖志余(1982—),女,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产业变革。
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高职职业教育研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科在校生规模约占高
体,首先需要克服“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急功近育作为本科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主导及核心部分,应
利”等错误劳动价值观念,将劳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进一步完善现有劳动教育内容及形式;本科生自身作
于行。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引导下,努力学习专业知为本科生劳动教育体系的教育主体,还需加强自身主
识并将其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其次要观能动性。最终才能构建出以促进本科生就业为导向,
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专业实训活动等相多维度结合的本科生劳动教育体系。
关劳动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社会,积累丰富参考文献:
的实践经验,使自己提前认识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1]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教育科学
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促进自身形成正确的劳动就业观论坛,2020(24):3-11.
与提升专业实践水平,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严峻的[2]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
社会就业形势,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本情况[EB/OL].(2021-12-28)[2023-09-30].http://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www.moe.gov.cn/fbh/live/2021/53931/sfcl/202112/
三、结束语590741.html.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从“社[3]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
会”“学校”“家庭”“本科生自身”四个维度进行研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6):43-50,57.
究。总结得出本科生劳动教育体系仍存在着现有本科[4]关旋,王俊华,吴铖铖.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大
院校劳动教育存在明显短板,社会整体劳动教育氛围学生就业课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6):19-
仍待提升,本科生自身对劳动教育认知不足等问题;且23.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环境下,本科生面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新课改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x
- 浅谈普通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docx
- 探讨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应用实践.docx
- 史料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 浅述“知、能、情”共生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docx
- 通过“微写作”的巧用,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docx
- 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docx
- 思维导图用于高中英语词汇复习的有效策略探索.docx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
- 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ocx
- 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劳动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以中部某理工类高校为例.pdf
- 基于“三个维度”“三种层次”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研究.pdf
- 高校心理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pdf
- 高职混合式ESP教学中BOPPPS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pdf
- “科研思政”理念融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pdf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研究.pdf
-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诚信现状分析研究.pdf
- 大学教育监督对教师生产力的影响.pdf
- 大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IPA分析研究——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普通学院两种培养模式的比较.pdf
-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关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