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术后应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胃肠功能的影响.docx

消化道肿瘤术后应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胃肠功能的影响.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道肿瘤术后应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毕改芳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院肿瘤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术后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干预和耳穴压豆,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结果: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动素、P物质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AMA、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社会和心理不适、躯体不适、担心焦虑、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用于消化道肿瘤术后可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对脑肠肽分泌抑制作用,疗效较好。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术后;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胃肠功能

消化道肿瘤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疾病[1]。消化道有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口腔、咽喉、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是上消化道中组织,空肠、回肠和大肠是下消化道中组织[2]。消化道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大多数消化道良性肿瘤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在患处可触摸到可移动包状肿块,例如结直肠腺瘤、食管腺瘤等,但如出现压迫感则需进行手术切除[3]。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道癌、胃癌、胰腺癌等,吞咽困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腹泻等都为其主要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进入晚期,则会出现呕血和腹水等症状[4]。手术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本研究将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用于消化道肿瘤术后,观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50例,均为本院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40岁,平均(30.52±5.21)岁;直肠癌8例,胃癌12例,食管癌5例;TNM分期为I期9例,IIa期11例,IIb期5例;术后腹胀14例,恶心呕吐6例,便秘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45岁,平均(33.54±7.64)岁;直肠癌11例,胃癌8例,食管癌6例;TNM分期为I期8例,IIa期11例,IIb期6例;术后腹胀15例,恶心呕吐6例,便秘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术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肿瘤,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由同组消化外科医师施行手术,年龄21~45周岁,TNM分期为I~IIb期,术后有不同程度腹胀,闻及肠鸣音减弱,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经CT或MRI检查可见远处转移,曾有胃肠道手术病史,对实验药物过敏,外耳有冻疮、感染、溃疡、外伤等,术后并发肠梗阻,合并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2治疗方法

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强调营养支持、心电监测,控制疼痛以防其诱发高血压、心律紊乱及心肌缺血等干预措施。另予以耳穴压豆治疗。用75%酒精对左右耳廓消毒,结合相应穴位,寻找敏感点,将表面光滑的王不留行用0.6cm×0.6cm的医用胶布粘至胆穴、神门穴、皮质下穴位处,并对穴位进行按压,按压程度为患者感受到酸胀感和发热感为宜,每次按压5~10min,每日3~6次,观察使用过程中皮肤状况,是否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14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用木香6g,麸炒枳壳10g,醋延胡索10g,桂枝15g,肉桂10g,干姜10g,全蝎3g,黄芩10g,车前子15g,泽兰10g,姜厚朴15g,丁香15g,附片15g。研磨成粉状,每次取9g,用1∶1比例加入生姜汁搅拌至糊状,使用胶布将药物贴敷至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及足三里穴,并根据疾病选择相应穴位,食管癌选择上脘、天突穴,胃癌选择中脘、足三里,直肠癌选择大肠俞、小肠俞、天枢、关元穴。每次贴敷4~6h,每天更换1次,敷贴除去后,用温水清洁皮肤,若在贴敷过程中出现红肿热痛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使用,并遵医嘱使用抗敏消炎类药膏涂抹。14天为一疗程。

3观察指标

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住院时间。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

血清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对血清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进行检测。

腹胀程度。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腹胀依据判断腹胀程度,无腹胀为无症状,轻度腹胀为经提醒可感受到症状存在,中度腹胀为可感受到症状但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重度腹胀可明显感受到症状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疼痛程度、焦虑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6]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定。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微疼痛、可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正常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

文档评论(0)

新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