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10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年份;(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liè]中枢。唐以后中国的历史演变是好是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官制度:科举制

1、发展历程:;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1: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2:(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3:“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明代)顾炎武:《日知录》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朝代;【链接高考】;(2022·湖南·高考真题.3)据下表可知(???????)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2024年吉、黑、辽宁卷,3)唐???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

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定期巡察,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于是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

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

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项目;二、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结合选必一P5)

1、发展历程:;草拟政令;①分割相权,彼此制约,加强皇权。

②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③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成熟的重要标志。;秦:三公九卿制;唐朝中枢机构由三省体制到中书门下体制;(1)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022年广东卷,3)图1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2020·山东)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同在政事堂开会商议军国大事。唐玄宗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政事堂”也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办事的常设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印,公文和僚属。这表明()

A.君主试图逐步削弱相权B.尚书省被剥夺执行诏令的权力

C.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D.六部变成中书门下的隶属机构;隋朝;拓展延伸: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调适;1.(2022·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汉末的州、唐代的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